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嫁寒门》50-70(第29/29页)
到什么好果子吃。
贺老太太与沈清端抱头痛哭了一场后,便将慈爱的目光放在了苏荷愫与柔姐儿身上,陈氏与曾氏等人只缀在明堂最后,并不愿出声。
柔姐儿正是爱说话的年纪,被贺老太太搂在怀里抱了一回后,便奶声奶气地唤了一句:“太祖母。”
童言稚语,唤起了贺老太太心里无尽的忧思,一时泪意上涌,她便将衣袖里的长命锁递给了柔姐儿,只道:“这是你祖母小时候戴过的长命锁,以后就给柔姐儿戴了。”
沈清端瞧见母亲的遗物,一时也克制不住心绪,泪意愈发汹涌了几分。
待黄昏时分,沈清端才去了贺成院里,与他商议起了进京一事。
三言两句间,沈清端已问清楚了贺成与朱珠公主和离一事,得知如今贺家与皇室一族再无关联后,沈清端也放下了心。
只说:“德阳县主被王浚一路护送去了栖霞寺,便是京城再乱成一团粥,也不至于扰了她的清净。”
在廊坊的这两年,沈清端时不时便给贺成写信。连南诏王廷的事儿也和盘托出,是以此刻的贺成便长吁短叹了一番,道:“她是个性情坚毅的女子,纵使在南诏饱受折辱,也不曾移了心志。”
两人称赞了德阳县主一番,便又道:“金陵知府已投于凌家军之下,如今便是京城与京郊之外的尺地,你可有什么轻取的法子?”
提及此事,沈清端面色便止不住地冷凝了几分。
他从廊坊一路赶至金陵,因要采纳贤士、壮大凌家军的缘故,便派了亲卫们去了解民情,细致入微地去问了百姓们的名声。
才知早年立下雄心壮志,要收服失地,驱除鞑靼的明侦帝在为政的后十年内大兴赋税,且边关百姓与京城百姓的赋税之比更是天差地别。
京城百姓们赋税极轻,称得上是安居乐业,富庶逍遥。而边关百姓们却赋税极重,本就连年大旱,却还要卖儿卖女地去应付徭役。
且如此区别对待边关百姓与京城百姓,也让边关百姓们的“民愤”成不了气候。
边关百姓们的积怨掩藏在心底甚久,是以沈清端的“谋反”之举才会如此顺畅。
贺成知晓了边关百姓们的遭遇后,也颇为不平地说道:“他们好不容易盼走了明侦帝,却又迎来了个不管他们生死的黎王。姑父早年在边关累攒下了好名声,你自然如有神助。”
即便此刻京城内外的风向都似一边倒一般倾在沈清端这一头,他却一如当初那个身无长物的清贫书生一般,不骄不躁地说:“父王在天上助我。”
贺成自小便格外敬仰那英明神武的姑父,闻此声便也顺着沈清端的话头论起了往事。
*
苏荷愫从贺老太太房里走出来后,便先将柔姐儿抱去了奶娘那儿,随后才去厨灶上为沈清端做了碗鸡丝凉面。
撒下些香气四溢的芝麻碎后,便端着去了贺家的外书房。
她本不知沈清端与贺成在外书房里议事,见廊下并没有丫鬟与小厮们候着,当时也颇为讶异,便让红袖端着食盒,自个儿走到书房屋门前。
此时的沈清端与贺成已从追忆往事中抽身而出,正语重心长地商议着如何能在不伤及京城百姓的前提下解了黎王的兵权。
沈清端倒不是怕自己的凌家军会敌不过黎王的私兵,只是一旦起了战事,便不可避免地会殃及无辜百姓。
若是能使出法子杀了黎王,便不必殃及平民百姓。
“我有一法子。”贺成的声音隔着糊作的彩嶙纸飘入苏荷愫的耳畔。
“黎王妃乃是黎王的枕边人,心机深沉、聪慧过人。早年黎王在私底下与群臣结交,少不了她在旁出谋划策。我观她待黎王情意深笃,便靠着这一腔情意死心塌地地跟着黎王。”
贺成话尽于此,沈清端已明白了他话里的深意。
爱之深恨之切,若让黎王妃发觉了黎王与那死去的嵇康之间的隐秘,她是会在沉默中爆发,还是隐忍地吞下苦果,与黎王生了嫌隙?
无论是哪一种,于他们而来都百利而无一害。
“我记得表嫂与黎王妃有几分旧识,不若让她去游说黎王妃一番?”
若是成不了他们便再想其他的法子,若是成得了,便能免去一场战事,护住百姓们的安危。
“不行。”沈清端忽而变了脸色,掷地有声道。
作者有话说:
30万字完结
目前的番外进度是:德阳县主一章。
还有小沈和愫儿的if线,如果没有云南王府谋逆的这一桩事,一个是鲜衣怒马的序小王爷,一个是农女出身的官宦小姐(苏家不可能像这一世这么显赫,只是个小官。)
两人在身份差如此巨大的条件下,会怎么样?
我也蛮想写的。
【老怀表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文学 LaoHuaiB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