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架空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25章 未经人苦莫言人非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第25章 未经人苦莫言人非(第3/4页)

点的家庭有各种机械帮忙,贫穷一点的若不想嫁人,背着背包北上南下东迁打工就成了。

    这个时代,没有家族依靠的农村女性不嫁人,等待她们的就是无尽的地狱。所以,她们有田地后,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赶紧找个男人。

    陈标说得很细,朱文正和李文忠都听懂了。

    朱文正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就是投靠娘家,才能勉强活下来。

    李文忠的母亲早就去世了,他不太懂这些,好奇地问道:“我行军途中,曾听闻一些村庄有一些独身女子特别有话语权,这是为何?”

    陈标眉头跳了跳:“独身、年轻女子?”

    李文忠道:“对,也没有孩子。一般都是无子的寡妇。”

    陈标无语:“表哥,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你这么单纯?”

    李文忠疑惑:“什么?”

    朱文正:“……文忠,你说的那种寡妇,一般都是村妓,和村中许多男人有染,所以话语权自然高。”

    李文忠:“!!!”

    他赶紧想捂住陈标的耳朵,陈标却继续道:“若没有宗族,又因为各种原因,呵,在这个时代,应该是理学原因,不能嫁与他人的寡妇,要在村里活下来,就只能出卖身体。”

    南宋之前,寡妇很容易嫁出去。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寡妇,最为受欢迎。

    理学盛行之后,寡妇再嫁被认为“不洁”,甚至后来编排上寡妇不吉利的谣言,女子守寡后很难找到称心的新丈夫。

    就算村里的寡妇想要守节,宁愿饿死也不要其他男人的帮助,但她们除了自杀,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村民的侵害?

    要么死,要么放弃尊严,这很好选择。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门连件完整的衣服都凑不出来,粮缸里连果腹的糠皮都不够,这种时候,和她们说什么尊严荣辱……”陈标停顿了一会儿,道,“不只是村里的寡妇,流民中的女子,哪个没有在路上换过好几个男人?在咱们这群能吃饱肚子、出门有衣服穿的人帮助她们远离饿死冻死前,谁也没有资格去指责她们。”

    “无论男人女人,在还在为生存挣扎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人了。”

    “你们当父母官的时候,脑子里不要把这群百姓和理想、尊严、荣辱、礼节之类的词语联系起来。那些文人自以为能博得农人好感的屈尊行为,比不过一捧粟米。”

    “你们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就只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他们活下来,这就已经够了。”

    陈标看得太透彻,透彻得他自己都有些提不起劲。

    朱元璋受贫民百姓欢迎,难道是因为朱元璋提高了贫民的地位吗?

    不,这群人脑海里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东西。他们感谢朱元璋,只是因为朱元璋给了他们活路。

    那群听了秀英夫人的名字就变得十分狂热的女子,她们脑海里也绝对没有什么“女性地位”的想法。

    无论是解放缠脚、给女子授田、帮女子寻找合适的丈夫,都是为这些贫苦女子寻找活路,所以秀英夫人才是她们的偶像,她们的“菩萨”。

    朱元璋麾下的两个女将军,秀英夫人手下的几个女儒生,将领们后院的女眷们,或许萌生了一点点这样的念头。

    她们能吃饱,读过书,才会思考这些问题。

    这些人自己会寻找自己的出路,自己会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天书也是为这样的人准备。

    这些都不是陈标现在要帮助的人。

    陈标身为穿越者的傲气稍稍激发了一丁点,开始想为家人之外的陌生人做一点点事。他要做的,只是让一些这个时代不是人的百姓变成人,没有太多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

    陈标本不想说这些沉重的话。

    乱世中沉重的话题太多了,若老想着这些,陈标一整日都不会开心。

    只是朱文正和李文忠作为镇守一城的大将,作为扬州临时的父母官,居然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让陈标颇为无奈,只好给他们讲解。

    陈标看着呆滞的两个哥哥,不断挠头。

    不会吧不会吧?他两个哥哥不都是在乱世中颠沛流离过,好不容易找到陈家,才有了好日子过?

    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他们也应该见惯了人世间的惨剧。其他不说,扬州城的惨剧在乱世中也是独一份的惨。

    为什么他们居然会如此震惊,好像三观都崩坏重组了?

    总不能是这些惨剧他们看过了就忘了,在被自己点明之后,才去深思惨剧背后代表的普遍性?

    两位笨蛋哥哥平时吃得很饱啊,吃饱了不思考这些思考什么?

    看来还是书读少了,我得给他们增加功课。

    陈标拍了拍桌子,声音不大,但朱文正和李文忠还是回神了。

    陈标问道:“听懂了吗?”

    朱文正和李文忠使劲点头。

    陈标道:“听懂了就赶紧去办正事。镇守在这里的兵有多少没成亲,你们要先算出来。然后酗酒的、赌博的、经常去找暗娼的筛选出去,脾气温和对人好的最先入选。咱们要主持一场相亲会……月老会,就由你们主持。”

    朱文正和李文忠傻眼:“我们?!”

    陈标想了想,道:“算了,你们俩都没成亲,不太适合。你们去求求宋先生和叶先生。若宋先生和叶先生反对,你们就用我刚才的话来说服他们。”

    陈标问道:“还需要我再说一遍吗?”

    朱文正和李文忠先摇头。他们本能地不想听这些让人心情非常沉重的话。

    但他们最终还是点头,让陈标再为他们细细梳理了一遍,再说了一遍……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

    ……

    朱文正和李文忠两个读书不多的小将,说服了叶铮和宋濂两个大儒。

    他们听了朱文正和李文忠的话,手都在微微颤抖。

    宋濂还不断反问:“村里真的是这样吗?”

    他是公认的贫寒学子,但现在他却发现,自己居然一点都算不上贫寒。

    宋濂看向叶铮。

    叶家虽是水心村的大家族,但叶铮生活在村庄里,或许比他见识更广。

    叶铮沉默了许久,才点头。

    宋濂跟着沉默了许久,道:“我的见识还是少了。”

    叶铮道:“跟着大帅做事,我们有充足的机会见识最底层的百姓的生活。”

    朱大帅,是真的心系最底层的百姓啊。只是这会为朱大帅带来什么,他们心里都没有底。

    百姓是一盘散沙,即使百姓知道谁对他们好,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对他们好的人。

    历朝历代,厉害的文臣武将,士绅豪强的支持,才是争夺天下的关键。朱大帅能否靠着“天命”,对抗天下千百年来的大势?

    宋濂和叶铮在扬州的时候,给许多亲朋好友写信,告诉他们朱元璋是个心系百姓的好人,希望有更多的人投靠朱元璋。

    但这些书信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朱大帅确实对百姓好,但朱大帅对士绅豪强和文人都不够好。

    正如他们之前想的那样,这样的主公,在大众认知中,就是妥妥的暴君。就算做出了成就,在史书中也不会缺乏抨击抹黑。

    所以能人们爱惜羽毛,肯定会十分踌躇,不被逼到绝路,不会投靠朱元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