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桥边小卖部》60-70(第5/14页)
些担心:“你可得注意安全啊,那些地方牵一发动全身的。”
宁桥点头,最后在林家人不舍的目光里,他带着林志给他做的各种干粮好吃的,踏上了前往草市的路。
第64章
草市离邱市有大约五百公里, 宁桥现在开车已经很熟练了,比出门的时候开车速度快了不少。
他一路往草市去,在经过了一个大概有十公里的隧道之后, 宁桥就感觉到吹来的灯都是热的, 明明刚过正月,这里就能热到只穿短袖,他看着装行李的袋子,里面一水的棉袄毛衣,一向都本着节约的宁桥,赶紧去给自己买了两身衣裳。
向驰安给他建议, 让他先去草市的农贸市场转转, 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宁桥一上午都在这个市场里转悠, 发现这里的东西种类十分丰富多样, 很多东西宁桥见都没见过, 跑了市里的很多农贸市场,几乎都是这些东西。
他简单地在草市吃了个饭, 间隙里又给向驰安打电话:“我看了一眼这边的市场里, 全是这边的特色,下午我就准备进山里去了。”
向驰安应该是很忙,但还是比宁桥有计划些:“要去收水果的话, 先去市场买称, 买大点的,然后再去银行换零钱, 你都是百元的整钞吧, 换点毛票,元票。”
宁桥恍然大悟:“你要是不提醒我,我去了就跟瞎子一样。你先忙吧, 我有空就给你打电话。”
向驰安又提醒他:“去村里的话,最好去请两个有力气人跟你一起,你自己少干点活。”
宁桥笑了笑:“好,我知道了,你忙吧。”
“好,随时跟我联系,想你。”
宁桥听见想你两个人,心里瞬间软了下来:“我也是。”
他吃完东西,就开着车去买称,换钱,他在副驾驶上铺着地图,准备往草市下面最偏远的山村里去。
这件事没在他跟向驰安商量的范围里。向驰安一直要求他不能去很偏远的地方,毕竟宁桥除了想去做生意,也是带着别的目的的。
从草市出发之后,肉眼可见地路慢慢地变窄,宁桥打起了精神,开车的速度也变慢了。
明明距离比从邱市过来近很多,但宁桥却多花了很多时间,到一个小县城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宁桥也不敢在这样险的路上开夜车,他去开个招待所,带着自己的行李住了进去,刚进屋就想起了头一回跟向驰安一起住招待所的情形,看着紧紧巴巴的屋子,宁桥叹了口气,从家里出来,满打满算不超过半个月,这会儿在四下无人的招待所,他很想向驰安。
路上的时候给向驰安打过电话了,他们明天要开那个价值好多亿的会,这几天公司都在加班,他们已经加班很久了,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自己也帮不上他什么忙,宁桥叹气。
第二天天一亮,宁桥又去了这个县城里的市场,发现这里卖的东西竟然比市里的市场还要多还要新鲜。
宁桥也学着肖尧,腋下夹了个包,长长了的头发也用摩丝固定了形状,看起来倒是像个老板了,他在市场里来回转悠,这个市场的一边是那种水泥浇筑的摆台,另一边就杂乱一些了,背背篓的,挑箩筐的,看来都是卖些散货的。
他挨着挨着问过去,也算是了解了一些,这些来摆摊的,都是底下村镇上的,因为县城离村镇太远路又难行,班车能从镇上到县城,但从县城回村里,更是难得不行,他们当天都不能走个来回。
宁桥的目光落在一个老大爷身上,他的背篓已经有些破了,但里面的东西确实是很新鲜,但因为他的位置在太角落里了,所以一上午了也没卖出去什么。
他在市场外面简单吃了个饭,回去的时候散货那边的摊子快散完了,但那个老大爷的东西还是没怎么卖出去。
宁桥凑过去:“大爷,这卖的什么啊?”
大爷见有人来,激动得手都有些抖:“都是好东西,我们村的东西都顶顶好的。”
“你们村都有些什么啊?”
老大爷看宁桥一副老板的样子,眼睛里顿时有了光:“我们村里什么都有,每家都有山货,我们还有大片的果园子,收成都很好的。”
“能带我去看看吗?”宁桥直起腰,“要是合适,我直接在你们村里收货,就不麻烦多跑一趟了。”
老大爷似乎有些不相信馅儿饼还能砸在他身上,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宁桥:“老板说的是真的吗?”
宁桥点头:“方便吗?咱们现在就可以出发。”
旁边有人也听见了他们的谈话,也纷纷凑上来说自家的村子更好,一时间宁桥被人围了个严严实实。
“挨着挨着来。”宁桥说,“有机会我肯定都去,肯定都去。最近我都会在这边的,大家别挤别挤。”
在人群交头接耳的时候,宁桥赶紧拉着大爷离开,很快上了车。
大爷坐上宁桥的车,才发现自己不是在做梦,他们村太偏僻了,地多人少,能走出的劳动力都走出去了,剩下的都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东西,他算是年轻的还能背着东西走出来,剩下都是些更老的,走几步都大喘气的,就只能看着果子一个个地往地下落。
别的地方还有老板能去村里收,虽然价压得低,但好歹也算是个鱼饵吊着他们,可他们村,从来没有老板来村里收,因为车开不到他们村口,能停车的地方离他们村还有好长一段距离,所以没有老板愿意去他们村收东西,毕竟他们村有的,别人村里也有。
宁桥要开车离开的时候,大爷请求他去县城的另一个摆摊的集上,捎带上村里的另一个也来卖东西的,宁桥自然同意。
他以为也是个老头,却没想到来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年轻男人,他肩上挑了一对箩筐,背上背着一个巨大的背篓,前胸上也挂着一个。
宁桥眼睛睁得老大,要这几个筐里东西都装满,得重成什么样子。
“老板,我叫王洗,那是我们同村的,叫王为国,我们村的人都姓王。”大爷想起自己坐上车,还没跟宁桥做个自我介绍。
宁桥点头:“我叫宁桥。”
“宁老板好。”
随后那王为国也坐上车,他也有点兴奋,觉得洗叔撞了大运,往常也都去那个市场摆摊,也没见到有老板找上门来,今天怎么就遇上了。
“为国本来也是在外面打工,但是前几年他爸摔瘫了,他妈又身体不好,他就回村里了,也没娶上媳妇。”王洗大叔说,“我们村,年轻的都出去了,留在村里的,都娶不上媳妇。”
王为国也没觉得难堪,只是自嘲地笑了笑,本就是事实,没有遮掩的必要。
从县城开车到他们村里要两个小时,每天来回县城到他们镇上的车只有早上七点一班,晚上回来一班。
到了镇上,再开回他们村里还需要一个小时,从村里到镇上的路是宁桥学会开车以来开得最艰难的一程,宁桥的心里都在打颤。
“叔,我想问问,你们村里有七八年前来的人吗?”宁桥也没忘记自己另外的目的,他说的意思也挺明显。
“没有。”王老爷子也明白他的意思,“我们村太闭塞了,而且都穷,哪能买得起。”
宁桥点了点头,随后那王为国说:“宁老板,下次你可别这么问话了,有些村子里是有这样的情况的,你这一问,反而引起祸端。”
宁桥顿了顿,也觉得自己大意:“好,多谢你提醒。”
很快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