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言情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260-2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260-270(第9/27页)

舌。

    这下不仅内库的窟窿能填上,甚至账面上的数字还能翻个倍。

    难怪历朝历代都有喜欢抄家的皇帝。

    这来钱也太容易了,堪称是无本万利。

    不过这也是封建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就连高官重臣的财产都没有保障,一招落马就会家破人亡,更何况是普通商人呢?

    所以抄家虽然很爽,但雁来却再次想到了立法的问题。

    社会要发展、文明要进步,保障人、尤其是普通人的各项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不然所有人都生活在不确定中,辛苦努力的成果随随便便被人抢走,那谁还会努力呢?

    但她现在只是摄政王,提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只能再等一等。

    总之,现在有了这么一大笔钱,雁来就要规划一下该怎么用了。

    这事她当然不能自己说了算,所以还是去找王太后商量。

    “这笔钱虽然多,可若是坐吃山空,也花不了多久。所以我的想法,首先还是得设法将这些钱运用起来,钱生钱,才能长久。”雁来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之前将皇室的各种产业分的分、捐的捐,倒是没想到这个。”

    王太后反过来安慰她,“当时国库是那样的情形,就指着你来填窟窿,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况且这些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应当的。就是你要把这些钱都纳入国库,我也赞成。”

    “那倒不用。”雁来说,“我的意思,是把公私彻底分开,用这笔钱做启动资金,我们自己来赚钱,以后宫中用度,赏赐乃至皇室宗亲、外戚的花费,都从内库出,不再需要国库拨款。”

    这种想法,完全违背了天家受万民供养的理念,但是王太后想着国库和内库因为钱而产生的各种纠纷、争论甚至是案件,就觉得雁来这个分法不错,清清爽爽的,以后就没人能拿这事说嘴了。

    不过……

    “这些钱看着多,若要供养那么多人,可就有些不足了。”王太后不无忧虑地道。

    雁来笑道,“所以得设法赚钱。”

    王太后若有所思,“我听说,自从天兵来了,长安城内商贸十分兴盛,咱们莫非也要经商?”

    “应该是要的。”雁来说,“不过经商有风险,具体的情况,回头还得请几个懂行的天兵来做规划,今日只是先跟舅母通个气。”

    王太后心下熨帖,雁来这么做,可见是将她之前的话听进去了。

    这么想着,她就忍不住道,“难为你这会儿还念着那些宗亲、外戚,他们背后可没说你的好话。”

    “哦?”雁来挑了挑眉。

    王太后早有心要跟雁来提一下在自己耳边挑拨离间的那些人,这会儿自然不会替他们遮掩,凡事她知道的,都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这些皇室宗亲、勋戚权贵,之前就给雁来添过堵,甚至还找到宫里来要说法,结果李纯及时苏醒,坐实了雁来“为陛下祈福”的说法,他们这才缩了。

    不过雁来为了安抚他们,也答应会给他们家中子弟入仕的机会。

    但这事接下来就没了下文,好不容易有一场女官考试,他们家中也有不少女眷报名,结果居然一个通过的都没有,就又勾起了他们的不满,这才跑到王太后耳边聒噪。

    不过他们走的是王太后的妹夫李翛的路子,而王太后一直对李翛的种种行径不太看得上,所以也没理会过。

    只是心底多少留下了芥蒂,所以后来那些宦官在她耳边挑拨,效果才这么好。

    宦官王太后掌权之后就自己处理了,这些皇亲国戚却没法随意处置,她说出来,也是想给雁来提个醒。

    能在王太后面前说得上话的人,无非就是那些,雁来心里也有所猜测,但没想到竟是这个原因。女官考试一个出身权贵的考生都没录取,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吗?

    看来这些权贵还是没有转变观念,不过没关系,雁来虽然愿意捞他们一把,但也不可能给予特权,总归还是要能者上、庸者下的,多来几次,他们应该就会慢慢习惯了。

    当然了,对她不满意,甚至口头上发发牢骚,雁来都可以理解,但撺掇王太后,也该受些教训。

    就先把爵位收回吧。

    第264章  如同一条璀璨的火龙,盘旋在长安城中。

    大唐的爵位都是遥领, 也就是只有封号,并无实际的地方管理权,所以才会出现雁来被封为敦煌郡王的情况。

    至于具体的俸禄, 则由食实封来决定,即便是同阶之间,待遇也会天差地别。

    但不论如何, 这都是可以传家的东西, 更是皇亲国戚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收回爵位,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毕竟没了身份, 就会被踢出权贵的圈子, 而失去了人情关系,手中原有的财富也很难保住,都不用等到下一代, 家族便会彻底没落下去。

    没被牵连进这件事里的权贵们, 暗自庆幸之余,自然也越发乖巧。

    第二日, 好几位公主便请了升平公主做中人, 找到雁来, 表示自家享受着朝廷的供奉, 对于国家却没有什么贡献, 于心不安,因此想要拿出名下的所有土地分给佃户们。

    雁来有些意外, 但还是欣然接受了。

    将装满田契的匣子上交,走出延英殿, 众人吐出一口气,终于安心了些。

    转过了这个弯, 她们自己回想从前,也觉得不可思议。

    雁来可是一上任就将皇室名下的所有土地都给分了,之后抄那些宦官的家,抄到的良田也是尽数分了下去,足见她对这件事的重视与不可容忍,她们是怎么敢继续留着家中大片良田,还觉得没问题的?

    好在她们醒悟得早。

    雁来方才已经明确地说了,以后她要用人,都会考试。无法通过考试就说明不合格,就算能找到天大的人情,那样的人她也不敢用。

    不过雁来也说了,内库之后会专门拿出一笔钱来,用于宗亲、勋戚子女的教育,学有所成者,还能获得丰厚的奖励。

    公主们想到这里,顿时踌躇满志,打算回家就开始督促孩子们向学。

    她们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条件,若是孩子学得还不如那些寒庶,那确实怪不得雁来嫌弃了。

    有人开了这个头,其他人不管是心里是怎么想的,很快都“自愿”地将名下的土地和人口吐了出来。

    天降功绩,户部的官员这几日走路都带风。

    而且他们相信,这只是个开始。

    等到消息传开,各地的那些官员、世家、地主,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其实在清丈和税改之后,朝廷能收到的田稅就是固定的了。从百姓手里收还是从世家、地主手里收,看似都是一样的钱粮,但其中的区别却大了去了。

    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个佃农,你是相信朝廷的法律,还是相信把地租给你种的老爷?是听官府的话,还是听老爷的话?是愿意给官府干活,还是愿意给老爷干活?

    而天下一半的土地,都集中在权豪世家手中——这还是因为天兵来了之后,到处开垦荒地,否则比例会更惊人。

    只要他们能吐出一半,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就能大大提升。

    不过,大唐以诗文治国,擅长经济的人才很少,能看得这么长远的人更是少数,更多的人关注的,还是这件事在当下带来的影响。

    雁来这接二连三的几番动作,竟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