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悬疑灵异 > 心机陛下天天碰瓷

11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心机陛下天天碰瓷》110-120(第3/14页)

。探子不仅可以当探子,也可以靠着演技去演一波敌军。

    众人听得眼眸发亮。

    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旁人并不知道容宁亲自给出建议,更不知道边境要炸一波大的。庄大人等文臣莫名其妙,迎来了一堆武将饱含同情的友善对待,搞得他们浑身上下不得劲。

    容宁给完提议,又去研究人。

    她极为小部分的精力,用在了钟如霜身边随从身上。这位随从住在钟如霜隔壁。与钟如霜这段时日几乎不出门不一样,他早起要习武,用过饭之后会稍走动走动,做饭煮茶、采买一点物件。

    他知道避嫌,并不往容宁那边走,但容宁不避嫌,天天有机会就往这位随从身边靠。

    这位随从几乎不讲话。钟如霜只是偶尔叫人的时候,会叫人:“阿冬。”

    正常人一听就知道是个小名。

    不过容宁也因此推算,这人就是当初和钟如霜一起在山西的人。他很可能就是她哥,不然不会刻意去暴露点什么。

    人活着是好事。

    但容宁作为容家最后一个知情的人,心中当然是不高兴且记仇的。

    容宁今天得了一包新炒好的瓜子,照旧趁着没人找她的档口,凑过来和这位随从聊天。她一手两纸袋,一个取一个吐。

    她找到了人,乐滋滋走到人身边:“阿冬,今天乐意说话么?你是什么时候跟着钟如霜的?”

    阿冬并不回话,自顾自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煮茶。

    容宁在边上找了个小板凳,拉过去一起坐着:“说说呗,要是哑巴,你也能给我打手势。我说年份,你点头摇头就行。”

    阿冬不理睬人。

    容宁细窥探着阿冬的脸。易容总归会有一些地方看得出痕迹。不管用什么覆在脸上,透气都相当不好。不知道对于容貌恢复会不会有碍。

    不过没事,嫂嫂不嫌弃就行。

    她每次过来,当然目的不是为了坑害她兄长。她吃完瓜子,拍拍手带着袋子走人。得不到消息也乐滋滋的。

    不过这次,她多和阿冬说了几句:“不搭理人也挺好,老实。”

    容宁找随从的事当然瞒不住旁人。众人本来心中想着,恐怕容中将是为了套一些消息。这个褐衣女子实在有些令人不安。

    但随着容宁隔三差五找人,众人的念头就变了。

    他们看着这个从不吭声的男人,目光微妙:这男人,有点东西。

    怎么能做到面对容中将毫无情绪起伏,面不改色自顾自做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实人?

    那么,不老实的是他们容中将?

    陛下知道她在外如此吗?

    秦少劼最初是不知道,后来从容宁的信中知道了。

    天气炎热,帝王南下避暑的事放在行程上。百官安排得很快,按照先帝当年避暑跟随的人员安排着人手。当今帝王后宫只有皇后一人,皇太妃和皇太后镇守宫里不南下,以至于省时省力,只要官员们把帝王和他们自己安排妥当即可。

    秦少劼刚从京城动身南下,就收到来自容宁的信。

    她先是委婉说了一下云南情况,再转告她要动一波大的,让秦少劼做好心理准备。其后她说了另一个关键:“在路上遇到了陛下师姑,一直派人看守着。她身边仅有一随从侍卫,与当初在山西之人该是同一人。”

    秦少劼微顿。

    钟如霜出现在容宁面前,该是有特定的想法在。她在观察容宁,试探容宁,并很可能想要利用容宁。一个在天下埋下各种隐患的人,必不可能放过帝王枕边人。

    拥有军权且不留在后宫中的皇后,本就让官员们心中有疑。钟如霜光出现在容宁身边,就足够寻常天子产生一点介怀。要是真出了什么差错,要是容宁被哄骗……

    这是一个阳谋。

    第113章

    全盛这些天伺候帝王, 实在是谨慎小心。

    世人都说帝王仁慈,实际上伴君如伴虎。皇帝不高兴,哪怕是压住了情绪, 不随意动怒, 可碰上出错的人和事便绝对不会宽容。

    这次南下,帝王本就要处理江南琐事,更关注江南驻兵打不过八百敌国流民一事。在京城中拥有容中将的情况下,这等战败事情说出来简直令所有文臣武将质疑和愤怒。

    入奢容易,归简难。

    全盛好不容易这段日子过得相当乐哉。自七皇子登基成帝, 皇后娘娘在京城守着,每天他都有种晚年享福之感。

    陛下心情常常很好,哪怕半夜出去挖人坟,第二天又忙忙碌碌操持一堆事, 照样能看得出是心中高兴的。陛下更会借着给娘娘打赏, 也给他们这些下人打赏。

    谁想皇后娘娘一走, 他当即察觉一切变回到以前跟在七皇子身边时的状态。他看不透陛下多思所想, 难以从陛下身上察觉到愉悦。

    当皇后娘娘的信件传来, 全盛发现陛下心情更差。

    他是半点不敢放松, 生怕自己迎头第一个被数落教训。

    全盛如此谨慎了, 却不料年轻的帝王没有放过他:“听说你们太监也会找宫女对食?”

    全盛惶恐:“奴不曾找啊。”

    陪同南下的百官, 各个都是人精。他们当然察觉到陛下心情不愉,一个个不敢多吱声, 对江南的部分官员和将士充满嘲讽与同情。

    活该,谁让他们先前不好好管理沿海士兵。江南繁荣、治理简单。一天天吃饱喝好,竟是倏忽到了如此地步。但凡发生点事情, 全无对抗能力。

    轻则贬官,重则罢免吃牢饭。

    听闻前段时间兵部送了一个年仅八岁的明威将军先下江南。这孩子是陛下和身为中将的皇后娘娘亲自送去兵部的, 只盼着这群人头脑清楚一些,不要怠慢轻视了。

    身为兵部尚书的徐大人,带着兵部两位侍郎一路跟着南下,天天在马车里忙得不可开交。各地有战事,要他们关注处理的事太多。

    打仗会死人,两地开战,一处焦灼一处战败,死去的士兵都来不及派人去通知,只能先处理还活着的伤患,并将一部分将士调动到缺口处。云南那边消息传过来慢,还好有容宁亲自前去,让他们稍省心一些。

    江南这边,说起来是八百对五千,实际上这五千代表着江南驻军平日懈怠,绝非小事情。

    他们几乎要做好准备,找吏部推一些可以替代江南统军的武将。做不好的人要调走,能做事的自然要调动上来。

    如此繁忙已经足够头痛,徐大人从帝王口中听到消息,还是整个人呆滞住:“啊?”

    秦少劼说了下容宁极为委婉的信件:“容宁打算在云南那边动一些大的。先前边塞征战,敌人分散,骑兵动起来快。如今云南地势如此,兵多,而骑兵跑动起来较难。朕猜测她打算动用大型攻城火器。徐大人心中有个准备。”

    徐大人收回呆滞的表情,反应过来后愤愤,简直恨不得冲去云南,把容宁给教训一顿:“山势险峻,怎么能说炸就炸?当地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秦少劼:“现在吃不了山。商人百姓常走的小道被敌人摸得一清二楚。没人敢上山采摘,都调动到安全的地方。到时不知道地形会如何变化,估计要建一些堡垒或城墙。”

    徐大人头很痛:“她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他原以为成婚后,容宁能够稍微收敛一些。现在来看简直是愈加放纵。他儿子还好是在锦衣卫,要是这辈子跟着容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