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架空 > 大唐起居录(美食)

23、再添一把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起居录(美食)》23、再添一把柴(第1/2页)

    翌日一早,沈熙薇与阿罗便回到了崇仁坊,朝食用的是鸭肉汤饼,用完以后,便与阿罗回到邸舍,开始埋首写写画画。

    阿罗在一旁看了半天忍不住开口道:“娘子这又是做什么?所画的是何物?”

    “阿罗看呢?”

    “嗯...像个沈字,又像个女郎,娘子到底画的什么?”

    沈熙薇眯眼一笑:“对咯!此物便是我们店的标识。”

    “标识?”阿罗不解。

    “日后我们的铺面牌匾上,所制产品上都得印上这个标识,以后人家看见这个标识,就知晓是我们沈记的货。”

    阿罗转了一圈眼睛,终于想通,拍手道:“娘子真是绝顶聪明,如此一来,即便被别人仿冒了货物,也没法仿冒招牌,老客户便都知晓此物是我沈记第一个做的,我们沈记才是行家!”

    沈熙薇点头:“不止如此,只要我们诚信经营,推陈出新,紧跟着风口,日后就算市面上有同样的产品,人们也只认可沈记的,因为沈记的产品质量有保证,款式最新潮,娘子们一想要买东西,便想着去沈记,这便是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阿罗虽然不懂,但隐隐觉得自己在参与着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因此,内心升腾出几分激荡的感情。

    “对。品牌效应。不过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仍需努力!”沈熙薇一边说着话,一边将画好的标识卷起收好,提着挎包,往东市努力去了。

    她今日先去的还是从前定做七夕节礼品包装盒的那家,今天的第一项任务是要定做“会员卡”。

    会员可以打折,会员可以积分换购,会员逢年过节有活动,会员储值增大礼,总之,办了会员好处颇多,用招纳会员的方式,确实可以最大程度增加客户粘性,这是后世实践得来的销售经验。

    因此,印制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会员卡势在必行。

    沈熙薇将会员卡的图样拿给掌柜的看,因着七夕节促销活动时在这里定制过礼盒,今日不过七月初九,沈熙薇就再来定货,掌柜觉得是个优质的回头客,便殷勤了许多,虽然店内十分忙碌,却依旧优先招呼起了沈熙薇,他拿着沈熙薇给的标识细看:“沈娘子画的图样某参详过了,要做成硬纸...”

    掌柜思虑了片刻:“卡片?某记得方才娘子是这样叫的吧?”

    沈熙薇颔首。

    掌柜便带她来到了店铺的纸张柜面前:“此处便是纸柜,沈娘子可慢慢挑选适合的材质,选中以后某再给娘子算价格。”

    “您先忙,儿自便。”

    掌柜含笑点头,去招呼旁的客人了。

    沈熙薇一人在纸柜附近转悠起来,本朝的纸主要是麻、藤、楮(chu三声)三种原材料制成的,著名的产地有益州、扬州、剡溪等1。

    沈熙薇都一一拿起,细细摩挲,看了颇多纸张,硬度皆不够,因此便寻掌柜推荐些更硬的。

    “那便是硬黄纸了。”掌柜说着将一张制造精良的黄纸,递给了沈熙薇。

    “普通的纸1文钱一张,硬黄纸需要3文钱一张。”掌柜介绍道。

    沈熙薇一蹙眉,私心想道:一张硬黄纸3文钱,首印200分,光是买纸就要600文,可真不便宜,怪不得本朝盛行“街头”文豪。

    可不便宜却并非她当下最紧要的顾虑,会员卡需要客户长期持有保存,容易褶皱,硬黄纸还是金贵些,不够耐腐抗造,不能完全符合沈熙薇心里的预期。

    她蹙着眉,举目四望,环顾了一遭,终于玉手一指:“儿要那个。”

    掌柜顺着沈熙薇指的方向望去,惊诧道:“可那是褾。”

    因着本朝的书都是“卷书”,便衍生出了很多周边,比如装书的布袋,叫做“帙”,成语“卷帙浩繁”在后世也常用,而帙外面通常还有层抗腐坏的硬纸壳,这便叫做褾,属于后世用的书皮2。

    但对于沈熙薇来说,却是性价比极高的完美材质。

    掌柜取过褾,拿给沈熙薇看:“沈娘子确定要用此物?”

    沈熙薇触到之后,婆娑了一下,又道:“掌柜可否帮儿做个入潢?”

    所谓入潢便是把纸浸泡在黄檗汁液里,再晾干,可以有效的防止虫蛀腐朽。后世敦煌的唐代纸卷能经历一千多年不坏,便是得意于此种工艺,后世常用的一个词“装潢”便是因此得来3。

    用入潢过的纸贴在表面,再印些雅致的纹样,写上店铺名称以及地址,这会员卡便算成了。

    “那沈娘子的预算便要高些了。”

    “无妨,掌柜记下便是。”

    黄纸在本朝是很上档次的东西,本朝虽然繁盛,但仍旧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封建社会,普通平民消费能力有限,并不能随便的买衣裳,即便买了也是拿布回去自己做,即便条件好的小康人家,也不过换季做两件衣裳,沈熙薇要做的是品牌女装,日后的客户群体自然要定位在长安城中的贵族女郎层面,既然做的是高端客户市场,各样选品必须要挑好的,沈熙薇虽然肉疼,但却不能吝惜本钱。

    掌柜在纸上记下入潢后,又问:“至于铺面名称之类上书的文字,沈娘子是要请佣书人抄写,还是买笔墨回去自写?”

    唐朝的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手抄本,因此市面上有一大批的“佣书人”专门从事这个行业,书坊中都会雇佣着一批全职的“佣书人”4。

    沈熙薇在悲田院之时,也干过这差事,但没有佣金,是朝廷组织的,既能让他们识字练字亦可以让悲田院增加收入,很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至于说为何不印刷,虽然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但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这并没有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那些官员的惯性思维是“如何让手抄书更精确、更美观”,而雕版印刷出的文字在他们看来是没有灵魂的,只能印个日历,登不得大雅之堂5。

    穿越者不能改变历史进程,认可雕版印刷是宋朝人要做的事儿,沈熙薇没有要改变唐人意识形态的想法,而且目前还没赁到合适的铺面,地址一栏也得再斟酌,因此道:“儿拿回去自抄便可。”

    其实字并不多,虽有两百份,也不过是在小卡片上写好铺名、地址,比不上前世写过的家庭作业字多,亦比不上今生在悲田院抄的那些书字多。

    “既不请佣书人,沈娘子可要再购些笔墨?”

    沈熙薇暗道:这老板是懂做生意的!

    面上却道:“还请掌柜费心介绍。”

    会员卡是店铺的招牌,字写的漂亮,才能给人眼前一亮之感,第一印象很重要,需得配着好笔好墨。

    掌柜含笑一指:“笔筒在这边,请沈娘子过目。”

    本朝真实的笔筒样式和沈熙薇前世在电视剧中看的相差颇多,那种专门用来容纳大量毛笔竖插进去的笔筒,要到明清才能出现,唐朝的笔筒,还更类似于笔套,是一截竹子做成细长的圆筒,里面只放一支笔,然后再置于上下三层的笔格之中6。

    掌柜拿出一支毛笔,递给沈熙薇细看:“此乃正宗的宣笔。”

    后世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在本朝还不流行,大唐流行的是宣笔,白居易为此曾赋诗:“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7。”

    此笔虽贵,但却好用,沈熙薇玉手一挥,买了!

    既然有了好笔,也得配上好墨,漆烟、松煤制成的“墨丸”,砚出的墨丰肌腻理,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