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架空 > 大唐起居录(美食)

1、选品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起居录(美食)》1、选品(第1/2页)

    六月末,长安,夏,五更二点1。

    黎明之前的大明宫,沉默而矜持,华贵又庄严。

    位于太极宫正门那嵌着铜钉的晨鼓,不负众望的发出激昂跳跃的“咚咚声”,唤醒了喷薄而出的曙光,长安城准时迎来了黎明。

    坊门依时开启,沈熙薇背着包袱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步入了平康坊内。

    坊门边,做朝食的食肆已然忙碌了起来。

    把头第一家是胡饼店,烤炉里冒着腾腾热气,一阵芝麻的焦香味随即传来,惹的人津液横流。

    对面是家卖饽饦的食肆,厨娘正动作麻利的揪着面片,投入到翻滚着水花的大锅里。

    紧挨着的一家是卖蒸饼的,另有卖冷淘的,卖小馄饨的,琳琳种种甚是热闹。

    沈熙薇决定先用过朝食再赶路,于是买了张胡饼,又点了一碗羊肉汤底的饽饦,捡了最里边的一张食案坐下。

    胡饼外皮酥脆,内里软而有嚼劲,还泛着芝麻香味,羊肉饽饦,汤头浓郁,不膻不腻,上面飘着几片提味的芫荽,甚是美味。

    沈熙薇私心想着:穿越到长安城只有这点最好,女郎们都不用减肥,只管尽情吃喝。

    直到五鼓渐绝,作为长安城最出名的红灯区——平康坊,才终于活络了起来。

    女郎们鳞次栉比的起床了,出门打水声,招呼问好声,娇笑软语,整条巷子立时活色生香。

    沈熙薇吃好了朝食,打算找家邸舍先住下,这平康坊中的邸舍并不便宜,一想到要花钱,她立刻肉疼,但贵也没法子,为了日后的生计——平康坊的女郎最舍得在穿戴打扮上花销,而沈熙薇打算从事老本行,女装行业。

    前世她是知名品牌女装的创始人,有华国香奶奶之称,白手起家的经历还被拍成电影,享誉全球。

    可惜英年早逝,走到生命尽头之时,又带着记忆穿到了大唐。

    她脑中思量着,脚下的步子却不停,如今已经到了一处邸舍之中。

    “娘子可是要住店?”

    “正是。”沈熙薇嫣然一笑。

    赵五娘见了这明眸皓齿、眉目如画的女郎,不由得晃了一下神,这举动便是后世说的:一整个惊艳住了。

    平康坊是纸醉金迷的繁华地,赵五娘自是见过许多美貌佳丽,但沈熙薇身上却有种不凡的气度,容貌不过十六七岁样子,可身上那宠辱不惊的泰然却让她鹤立鸡群,不能小觑。

    长安城是一块匾额掉了能砸死三个七品官的地方,若是哪个调皮的小公主、小郡主贪着好玩儿,私下跑到这平康坊内微服出巡,还被自己留在了这红灯区的邸舍,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赵五娘语带殷勤的探寻:“娘子可带了公验?”

    这是要查户口本,沈熙薇含笑将公验递给了老板娘。

    赵五娘接过公验,白纸黑字,上面写着“幼婴,落长安街头,寻耶娘亲眷无果,入悲田院2,十六岁出。”

    赵五娘忍不住抬头打量了一眼沈熙薇,这么标致的小娘子,竟是悲田院出身,不免心生了几分怜悯。

    不过既不是王孙公主,来处归处便和她无甚干系,因此不再多问,只道:“女郎要住几日?”

    “先住五日。”

    沈熙薇收回公验之时,不免望了一眼,见到那些字迹,心中五味杂陈。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穿到此处十几载,刚穿越来时,原身一婴儿,却流落在长安街头,虽被好心人送到了悲田院,可始终没熬过去,换人成了沈熙薇。

    既然出了悲田院,日后自是要帮原身寻找耶娘的,若是原身当时被拐也该寻到耶娘让他们安心,好好赡养,若是原身是被遗弃的,也该为原身讨个公道。

    只是,当年原身太小,线索只有一块随身的玉佩,瞧着也无甚稀奇。

    “一共四百钱。”

    赵五娘的声音打断了沈熙薇的思考,她肉疼的付好了银钱,囊中的盘缠所剩无几。

    这点盘缠还是及笄后留在悲田院多做了一年工存下的,不赶快赚钱,想来也撑不了几日。

    寻找原身耶娘之事是个漫漫长路,眼下,紧要的是先赚钱让自己活下去。

    沈熙薇跟着赵五娘到了房舍,将行囊收整妥当,便决定先在本坊转转,主要是为了市场调研。

    她先在平康坊转了一圈,既然是红灯区,少不得许多胭脂水粉、香薰珠钗、布行成衣的店铺,沈熙薇最终的目标是做服饰,但现下本金有限,自是赁不起店铺卖成衣的,便打算寻些小玩意儿走街窜巷的先叫卖,存些本钱。

    平康坊逛完一圈,沈熙薇的选品初步成型,定在了口脂上,便是后世女人都要用的口红。

    此时的口脂,还是用一张浸透红胭脂又晒干了的绵纸做成的。

    沈熙薇买了几种不同价位的干胭脂回到了邸舍,她先用喝过水湿润的嘴唇去抿干绵纸,揽镜自照,色块凝结不均且不润泽。

    又换了种方法,先将绵纸打湿,再来抿唇,质地仍旧不均匀,唇上的色泽,流畅度,光泽度,都无法与后世膏状的口红相媲美。

    两种测评方式,试色了几种干胭脂后,她打的分都不高,并且她方才注意到本坊的小娘子们唇上的颜色都不均匀,亦毫无润泽度。

    有几位鼎鼎大名的都知,应是用着极贵的干胭脂涂唇色,沈熙薇尤其仔细观察过,效果不过尔尔,除了色号更衬肤白,质地并无差别。

    因此,她决定做更加细腻润泽的管状口红,占地小,本钱少,需求量大,方便制作,只需提个竹篮便可在坊中叫卖,利润可观。

    初步定下了选品,下一步就是考察原材料,力求物美价廉。

    沈熙薇前世自己实际制作过口红,因此熟悉原材料以及制作方法。

    口红的制作并不难,只需用朱砂或紫草蜜蜡炼煮浸色,再倾入甲煎香料搅匀即可,至于管,唐史中亦有记载,只是现下还未出现,高门贵女用的是镂满花鸟碧色象牙细筒,而普通民众用的是牙筒,用时以指尖自筒中挖出少许,点注在唇上便可3。

    既如此,沈熙薇便要做管状口脂创始人,只是不知商品种类更为广阔的东西市,现下有没有管状口脂问世。

    她抬头看看天色,才到晌午,市鼓未响,东市尚未开市,便决定先去东市西北的崇仁坊转转。

    崇仁坊是本朝的贵人区,亦是高档旅馆的集中地,因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面挨着圣人的家——大明宫,东南角便是东市。

    南面挨着沈熙薇现下住的平康坊——长安城夜生活聚集地,此地可以说除了贵,没有别的毛病。

    沈熙薇进了一家又一家邸舍,了解价格和入住率。

    直到市鼓敲响,东市开张,才离开崇仁坊,直奔东市。

    东西两市是长安城的商业中心,每天的营业时间是中午到日暮,午后击鼓三百下,市开,幕鼓三百声,市闭。

    沈熙薇决定今日先逛东市,一来还是为了市场调研,二来是了解做管状口脂的原材料品质及其价格。

    至于为何没有优先选择去西市,则是因为长安城的西边住的多是外来人口——胡人、高丽人、鲜卑人、羌人等,因着他们挨着西市近,所以爱在西市做生意,久而久之,西市中售卖的便多是舶来品,用沈熙薇的现代人眼光看便是西市卖进口商品,东市卖国货。

    而这两市之大,包罗万象,绸缎衣帽、珠宝香薰、胭脂水粉、刀枪剑戟、辔头马鞍,文房四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