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架空 > 城市大脑穿越古代(基建)

120-130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城市大脑穿越古代(基建)》120-130(第1/31页)

    第121章 二合一

    报刊的第一次发行, 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百姓们看着报刊上的数据,得知不仅自家丰收了,全天下都一起丰收了, 每家每户都有充足的粮食,国库也被填满了,不由得对国家更信任了。

    阴霾扫去, 看向新的远方。

    在各地,国家统一发行的报刊,甚至被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用处。

    比如同一个村子的人共同买一份报纸, 阅读完了之后,就可以拿它当做认字的教材。

    上过扫盲班的人当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上扫盲班的人,也能通过报纸认识几个字。

    报纸上面的内容是关系到自己的,什么亩产多少斤, 平均每家每户有多少存粮等等。

    村民们别的事情记不住, 但是对这种事情几乎是一听就记住了。

    时不时过来看一眼, 然后再根据脑海中的内容,将上面一个个字都对上, 每每读完一遍, 脸上都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他们现在居然有这么多粮食了!

    对于科举考生来说,这份报纸就更有用了,原本只关注固定板块的考生们, 当终于研究透彻之后,才有心思和精力放到别的板块。

    这一看, 这不就是典型素材吗?

    农业, 工业, 商业等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有, 有陛下的才智和伟业,也有一些能臣的政绩,还有天下百姓中发生的典型事迹。

    写文章讲究旁征博引,这些前不久才真实发生在大家身上的事情,往往是最有感触的,说不定还正好是判卷考官自己的政绩,或者是他也欣赏的事情。

    “听说这上面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是专门请大儒来定稿的。”

    “这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旁的书籍写书的人怕是都没有他们厉害,咱们都学了那么多了,报纸虽然纸张用的脆薄,但是价格简直是太便宜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少了,每周才出一次,要是能天天出就好了。”

    按照原本的识字率,报纸是不可能卖得这么好的。

    但是扫盲班开了一期期之后,在百姓中,起码还是有了一两成的识字率。

    因为是官方发行,还有城静枫这块活字招牌,加上几乎每一个板块后面都是有名有姓的人,所以百姓们都对报纸很信任。

    朝臣们也都没有想到,报刊的效果会这样好。

    仅仅是一张纸,上面印一些功绩、成就、文章、展望之类的东西,就能一下子引起全天下的讨论。

    金銮殿上。

    连子明作为户部尚书,首先站出来汇报道:“第一次报刊发行数据已经全部统计完毕,共计销量一百三十万份。虽然一开始开销确实很大,但是若能保持下去,再来一次,原本投入进去的本钱就能全部收回。”

    朝中臣子们听到这个数据,都有一瞬间的愣神。

    要知道在人口鼎盛时期,大雍朝也才只有不到三千万的人口。

    被旱灾、饥荒、蝗虫这么一闹,现在大约之后两千万左右的人口了。

    若是真的卖出去,一百三十多万份的话,相当于全国上下每二十多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报纸。

    还有盈利,三文钱一份的报纸,居然还有盈利的余地?

    听户部的语气,报纸的盈利似乎还不低。

    城静枫坐在龙椅上,连子明说的数据一连串涌进耳朵里。

    盈利是当然会盈利的,全国人民一人一文钱,总的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

    宰弘济这个负责筹备的人也没有想到,最后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么高。

    只是隐隐有种感觉,因为在第一批发行的报纸迅速被抢空之后,几乎是各地都紧急加印了三到五次。

    他能感觉到,不少人看他的眼神都更热切了。

    之前被他找的写文章上报纸的几个人,现在一见到他,脸上都是和煦的笑容。

    是啊,自古青史留名得又能有几个,而且都还是人死道消之后的事情了。

    自己写的文章,能被一百多万人看到,再经过百姓口口相传,几乎就是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你,这样的诱惑,可一点也不比青史留名小。

    甚至连他都有些心动了。

    百官们也纷纷真心夸赞。

    “这个报刊好,有利于团结民心。”

    “若是朝中有什么大的政策改革,也能用报纸很好的引导舆论,更是有助于一方安定。”

    “也有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现在好多人都在讨论报纸上面的《定国赋》”

    看到了效果之后,大家对报刊的事情更加上心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越来越多有名望的人,都愿意通过报纸刊登自己的文章和见解。

    城静枫和宰弘济两人一起把关了第二次稿件的内容。

    这一次主要还是偏向歌颂盛世,建立权威性。

    通过有名的大儒,有实践性可能的干货,还有已经实现的成就等等方面,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一个高大的形象。

    ——报刊上内容就是权威的,肯定是对大家有益且真的很有用的。

    权威的建立,能吸引更多的人买报纸,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稿,一起建设出更好的内容。

    仅仅两次,发行报刊,不仅将国库起初投资的银钱全部收了回来,更是成功的建立起了前所有为的威信。

    报纸上有国家新的发展动向,报纸上有全天下发生的大事,报纸上也有大儒的文章,报纸上也有各种工具原理的介绍。

    对于百姓们来说,就像是从一个封闭的小区域,一下子通过报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世界。

    每周都有新鲜的事情冲击,每每都能引起很多的讨论,在讨论和争辩平息了差不多一两天之后,新一轮的报刊就又要发行了。

    若是你没有看过,或者是没有了解过报纸上的内容,可能别人在说什么东西,都完全听不懂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城静枫定下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第三期报刊发行的时候,销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第一次确定主题的报刊。

    不管是哪一个板块,刊登的全都是与农事有关的内容和文章。

    农业板块:干旱的元凶是谁?——[干旱的发生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标题加黑加粗,在一种正常大小的字体中,显得尤为突出。

    不管买报纸是为了看哪一个部分的内容,几乎都被这标题吸引了。

    干旱居然还有元凶?

    难道不是老天爷不下雨吗?

    还有人能操控天灾?

    带着这样的疑问,不少人拿到报纸之后,第一时间就开始阅读相关内容。

    往下读了几行之后,总有种隐隐的熟悉感。

    往后一翻,看见署名是城静枫,顿时明白了这种熟悉感的来源。

    这不就是那种跟着学自然科学一样的感受吗?

    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不敢置信,多读几遍之后若有所思,再观察生活,仔仔细细的学个好几遍,最后醍醐灌顶。

    “虽然现在觉得不敢相信,但是以后多看几遍,肯定会感觉越来越有道理的。”

    “干旱居然和我们砍柴砍树,破坏水土有关系。”

    等看完了城静枫写的这个版块内容之后,惊叹不已的同时,还有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