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现代言情 > 买活

1200-12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1200-1210(第14/18页)

那些年,北方能冷到什么程度——史料的记载含糊不清,在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样本很多,大家也有了统计意识,相信能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农业稳住,动力就还在,定心丸也还含在嘴里,其余一切都可以慢慢说。当然,南洋富裕出的粮食要说没有花销的地方,可以随便投资去欧洲,那也是说梦话了——这几年为了种田,工业上很多发展都耽误了,矿产、原油开采且不说,工业学校的建设也缓了下来。稍微缓开手,余下的力气,肯定得优先照顾这些啊!

    谢双瑶在这个领域,主要看两个指标:钢铁、水泥,这两个指标基本就能决定买地发展的速度,这也让所有沿海沿河便于水运的地区,拥有格外的战略地位,因为这些工业品的成本要削减,肯定是在运输上来下功夫。

    “小三线,这几年是耽搁了,差不多也是时候重新下一番苦功,大江疏浚那边富裕出的人力,倒是可以划过去不少,那都是经过教育的好劳力,可以转化到各行各业去。”

    小三线建设的耽搁,和社会秩序的动荡是分不开的,对于大江上游山区,小三线被视为是移风易俗、快速发展和精细统治的指标性工程,当然也需要大量资源和人力,但所有的建设都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前些年,各地流民四起,吃不上饭的人到处乱窜,所有工作都要为疏导流民让道,当然也包括建设小三线的人力物力。

    至于大江疏浚,在疏导流民上,倒是发挥出了重要用处——那些搬运的力气活,只要能干就有一口饭吃,虽然粮食越来越粗粝,还要下到冷水里去,但至少这是一条活路呀,而且,来者不拒,只要干够了活,就能吃饱。多少流民都是因为有大江疏浚的招工启事,免于沦为凶犯刑徒,又在此稍得喘息,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因此,过去这些年间,大江疏浚工程,是唯一一个不但没有停工减工,反而把规模扩大,乘势办了不少大事的区块,虽然从经济账上看,是纯亏的,这也赚不了什么钱,但它的作用显然非常的大。谢双瑶仔细地看了一下这个表格,“过去几年用了好多钢筋水泥,现在规模缩减,又和从前一样细水长流,缓出来的物资拿去建小三线的话,再过五年左右,各地开始自产水泥,大江流域的节奏也就上来了。”

    南洋——粗放统治,但产出是实打实的,农业区现金牛。

    大江流域,下游,繁花着锦,全世界最好的地方,坐拥世界级工厂若干,生活水平很高,上游,未来可期,数年内有望实现盈利,值得看好。

    大河流域,灾异减缓,秩序初定,五十年内农业看空,但工业和矿业可以逐渐列入考虑,也有发展点。当然目前还需要大量输入资源,但好在差不多也到了谷底,接下来每一步都是往上了。

    辽东,也受到气候影响,基础农业发展困难,但特色农业有声有色,矿业表现也非常亮眼——其实,辽东真算是个惊喜,谢双瑶没想到,辽东这块,这么早就看到了‘回头钱’,本来预计也是需要大量前期投资的,可一个药材养殖,一个矿山,一个原油产业,这就把辽东给撑起来了。

    “女金人有运就是有运啊,新建城池里,建新真是发展得最好的……说实话,这是没想到的,本来以为人口太少,教化土番就要花费大量时间,没想到,一个哥萨克,一个北海鞑靼,就硬是把他们给重新搞起来了……”

    就是谢双瑶,也没有想过事情会如此发展,包括通古斯女金那块,其实她都不肯定那部人马能否站稳脚跟,结果——你看,一步步走着,突然间,一大批至少比土番顶用,能胜任管理、教育职务的汉官就被发配过去了。

    文武都有,通古斯那块资源又极其丰富,这么和哥萨克、北海窜起来,把商路一打通……无形间,罗刹国的将来就又被削弱了,毕竟他们原本会发展的土地上,现在崛起了一个强盛的势力,还背靠买活军,怎么看都不像是罗刹国可以轻易剿灭的存在。

    啊,如果把罗刹看做欧罗巴国家的话,那就是不经意间,又削了欧罗巴一下……

    谢双瑶想到这里,也是不由苦笑了一下,她发现,如果你是老大,那好像不论你做什么都会不经意地伤害到二号,这世界对于全球布局的大势力来说,的确是很狭小,矛盾和摩擦是无所不在的,对于两个大势力来说,各种形式的战争才是常态,和平反而是反常。有时候,矛盾点甚至不在于眼见的利益,而是在被挤占的未来。

    比起期待一个虽然未来发展空间被极致挤占,但还能神奇地在现有的资源下,顶住恶劣天候存活下来,还继续向买活军买货的稳定市场欧罗巴,还不如试着去接受一个全新的世界局面:一个超大势力和若干被比成野蛮人的散碎不成型小国,试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全球贸易……

    只要一想到这一点,谢双瑶就头疼,她命令自己不去想必然会浮现的某些猜测:有时候比起外部强敌,内部矛盾才更让人头疼,按照‘按下葫芦起了瓢’定理,矛盾是无所不在的,当外部矛盾不再尖锐的时候,似乎内部矛盾的显化就会成为必然——

    但这些都不是现在去考虑的事情了,光是让外部矛盾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或许就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她提取了若干数字,输入计算器折腾了半天,略微扬了扬眉毛,“少见,少见,在这几年间可太少见了,居然比我想得要好得多……”

    的确,民生这东西,有一条线在,乱起来的时候,如果能维持住这条线,那恢复起来也快,这条线就是最基本的秩序——秩序还在,底线、道德就都还在,虽然会被挤压得变形,可不至于完全失守。其余东西也就都还能留得住,可一旦底线失守了,那后续要恢复起来时间就太漫长了。

    而要维持秩序,需要的就是希望,有希望、有努力、有补给,物质条件可以被压得极低,秩序都不会崩溃。三山走廊、横渡大江、官府开路……这些种种手段,在数年内把大量人口带离之后,留下来的人,一等到干旱稍微缓解,对物资的需求就没那么高了——只要离开的通道一直没有关闭,一直是一种可能,本地的秩序就没那么容易失控,花在维持秩序上的资源就能省下来不少。这是谢双瑶事前没有估计到的。

    但,这些资源也不可能全都拿来浪掷在战争上,归根到底它还是要花用在北地的百姓上——南洋现在的粗放式统治,隐患重重,难道就这样任其持续下去么?这是不可能的,越是根本重地越要扎实治理,这些资源富裕出来,转头就要投入到南洋去,帮助北地移民彻底融入买地的秩序之中。

    只是说,这种投入和之前的救灾比,紧迫性没那么强,可以缓一缓,挤出一点点来分给别处而已——比如说,对非洲的进一步投入,或者是满足大木那小子的虚荣心,索性就在袋鼠地试着建设一条通用铁路也行……

    这个好消息,的确对谁来说都是很能提神的,但唯独只有首脑没有资格欢庆,因为摆在眼前的难题永远还在增加,谢双瑶只是稍微松了一口气,眼神就又逐渐深邃起来了,她重新在文件夹中翻找出谢芳送来的简报,再读了一遍非洲方向传递过来的关键词:北方、移民、牵制。谢黑檀格局倒挺大,不给自己要资源,宁可把配额分给西北,驱虎吞狼,解东非之困……

    的确,比起把那点有限的资源扔在非洲,犹如石头入水暂时听个响动,谢双瑶承认,她也更情愿把资源投资给黄贝勒那边,倒不是什么女金人大运不大运的迷信,而是因为女金人办事起码比土番要靠谱得多。而且,女金和华夏的联系,怎么也比非洲那边更紧密得多。

    要缓解东非的困难,可以往欧罗巴派使者,也可以把资源投给黄贝勒,北官移民也可以考虑,能把勤恳好学的风气,通过通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