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现代言情 > 买活

1140-11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1140-1150(第14/21页)

虽然不比吴素存这般能说会道,但又胜在一点,那就是他们对买地兵丁的实力,肯定是相当了解的,现身说法,言谈间就是最好的证据。

    如今被一道急电,招来京城和亲长相见,也让多年不见的长辈,兴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慨,对于买地军队的实力,也多了几分体会,敬畏之情更增几分,自己这里,不由得就更心虚了起来:他们这些边军,只见识过一些买地的火铳、火砲,虽然已经足够打得建州大败了,但由于这些年来,敏朝也在大力发展工厂,火砲逐渐也能自产,这些边将难免也作养出一些底气来,虽然不是没听过买地其余仙器的威名,但没有眼见,感受肯定不是太实在。

    也是因此,他们才有和买活军对抗的自信在,把自己的底线给抬得很高,像是祖天寿一样,身为辽将中的重量级人物,手底下这么多庄子全部归公不说,还要把自己的家产献出去,都不说之后迁徙的计划了,就这两点,说出来都是要被人笑话的!

    刚到京这几天,辽将在驿站中明明暗暗聚在一块时,大家的口风都是类似的——什么军屯归公啊?用拥立六姐的功劳,来交换现有的军屯归为私人所有,这不过分吧?还没说把如今辽东的地给分一分,只许各家去拓荒呢,这算是几个特别狂妄的边将提出的想法,如果能成真固然好,不能成真的,倒也还无妨,但军屯私有,这基本是刚到京时大家能接受的底线了。

    在那时候,祖天寿的底线,那就是低到都不好意思往外露,要不是吴素存的身份地位,为他的话做了担保,只怕祖天寿这里和外甥谈得好好的,回驿站住一晚,都能和吴素存翻脸。——不过,这样的共识,变得也是很快,等到和家里人都见了几面了,说过了察罕浩特的战况,再谈谈自己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在买地吃穿住行又是如何,大家的态度逐渐也有所软化了。

    “什么叫做斩首战术?啊就是说,只要有狙击角度,那一二里之外,也能把人打死吗?那个狙击角度,难找不难找呢?”

    “什么叫做没有角度也可以制造角度哦哦哦,你是说仙飞啊听说过,听说过的,实在没有射击角度,就就直接用仙飞,飞起来到高处,一铳射死?啊?!一铳射死?!察罕浩特的大将军就是这么死的?”

    “也就是说只要是买活军愿意的话,凡是两军对垒的时候,都可以直接用仙飞去斩首对方的大将,或者是传令官,击溃旗鼓,让敌方群龙无首,无法传递消息,从而大乱?”

    “嗯,一般来说,敌军看到仙飞,作战意志就会崩溃是吗这也说得对说得对”

    都是自家的子侄,自然不会虚言诓骗,这也的确是买活军平日战场作训会采用的一种战术,而且,察罕浩特参战的人员,如今也都陆续返回京内,真假一问便知。

    这些边将,听子侄们侃过了’斩首战术’,还有什么’步砲协同’,’自行车、摩托车机动队’之后,逐渐地也就不再谈什么军屯归私了,彼此议论纷纷,都在互相询问彼此对未来的打算:他们渐渐发现,自己能依靠的不是手下那些军屯边兵,不是对京城治安的威胁,真要起兵造反,那就等于是敲响了自己的丧钟。有仙飞在,买活军随时可以把他们定点清除!

    拥兵自重,无从谈起,余下能依靠的,无非就是边境的民生和安稳了这些边将,也不说自己是粗人了,忽然间,个个都颖慧了起来,善解人意,一下就体会到了买活军的喜好:就是喜欢安稳,喜欢生产,现在让他们入京,难道是怕他们起兵作乱,自己战胜不了吗?不,其实还是为了维持边境安稳,让百姓能好好干活,别耽搁了产粮产药材啊。

    “军屯归公,倒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就是咱们哥几个,受了新职之后,能不能免了考核?”

    这里说的考核,倒暂且还没什么风声,是从孩子们那里听来的典故——买地在南边,是有这样制度的,在新进之地,很显然招收吏目的标准会相应放宽,很多本地人因为需要,经过简单的考试就能为买活军做事。这些人里,也有人历年累积了功勋,有晋升资格的,但文化水平有限,为了确保能胜任晋升、调职后的工作,还要通过一次考核。

    这种考核,逐渐就悬为定例,对于所有不是经过公开规范的大范围招考,进来做事的吏目,除非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打转,要晋升都要去参加在职通考,连军队兵丁也不例外,这在职统考,就犹如拦路虎,也是拦住了好些辽军边将的子侄。因而他们便转而打起这个主意来。

    或者是希望自己将来升职可以免考——“总不能这把年纪了,还去拾起书本来吧”!或者是希望借此机会,给家里后代求个前程的,至于自己的职位,反倒是不指望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意见已经不像是前几日那么统一了。

    祖天寿此时,倒也已经不急了,更不会表露自己的意见,旁人都是啧啧称奇,道,“祖大人倒是多了几分深沉”!——也不乏有人私下来探问的,都是好奇吴素存到底给支了什么招。祖天寿依旧是一语不发,大家都以为吴素存是让他随大流,便也不再多问了,更不去和袁元素搭话,袁元素是文官出身,架子很大,在这群边将中,只有祖天寿和他交情最好,祖天寿不表态,他要自己拉帮结伙,难度是比较高的。

    头几日,袁元素大概也想着按兵不动,到了此时,他也知道自己时机已失了——如祖天寿所说,他没有长成的亲儿子,派去南边的子侄,也没有什么前程似锦,可以寄托将来希望的。自然就更倾向于保留现有的局面,前几日大家齐心的时候,没有组成攻守同盟,现在各有各的心思,要再把同盟拉起来,就很难了。索性也就学着祖天寿一样,一言不发,静观其变,就等着谢六姐接见谈话,再定行止了。

    却不料,想象中六姐亲见,携手相谈、礼贤下士、笼络人心的场景,迟迟没有上演,等来的是一轮又一轮的摸底会、谈心会,隐隐约约,会上吹的风声逐渐也清楚起来了:六姐没有见他们,倒不是拿捏,而是忙于和内阁、特科等大臣,共商禅让后的治理大政,辽东乃一地而已,还轮不上,大家先谈着,能接受就留下来,不能接受,想要回去的,随时可以走,买活军也不强留。

    这暂定的辽东方略呢,主要这么两个基本思想:第一,军屯归公管理,将兵分离——买地的将军,是没有亲卫的,这个规矩不久后,也会贯彻到全国各地,连敏朝老地都是如此,将兵彻底分离,这也就意味着彻底剥夺这些将领的兵权了。

    第二,如果愿意来做买活军的官,也不是不行,但有可能被异地任用,这是要接受的。至于说入职之后,再升迁需不需要通过统考,这个买活军的态度是比较含糊的,只说是还没定下,可以商量。

    光是这两个条件,在边将中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军屯归公,这个是想得到的,但将兵分离,以及入仕异地任用这两点,就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了。连亲卫也不许有,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就相当于在大雪天赤。身。裸。体地走在山林间,哪还有一点安全感?还有异地任用,’有可能被异地任用’,在这样的语境下,不就等于是’绝对会被异地任用’么?!

    这和夺走一切,有什么区别?本来还算是辽东的小诸侯,谢六姐一念之间,自己倘若不愿舍下家业,去到什么荒山野岭,就只能在自己的庄子里,做个小地主,从操持着数千儿郎的生计,一下就沦落到只能围着那么几个山头,几个果园参园打转了?

    岂有此理!都是为了抗击番族,守住辽东防线而流血流汗的,难道买活军就是这样对待功臣的?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到了这等地步?

    刚一听说这话,立刻就有几个暴脾气炸刺拍桌子了,起身就叫着要回辽东去,祖天寿冷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