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架空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246章 第246章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第246章 第246章(第2/3页)

哥居然还数了吃了几只烤乳猪?

    “那三个小子不错。”朱元璋放下猪腿,用帕子擦了擦嘴和胡须,唏嘘道,“大明终于培养出属于大明的学子了。”

    朱标叹气:“是啊,真不容易。”

    朱元璋拍了一下桌子,破口大骂:“是啊!真他娘不容易!那群人,之前不肯考科举,征召还装疯卖傻,现在倒是抢起科举名额了!”

    朱元璋的记忆力虽然不如朱标,也算天赋异禀,特别是在记仇方面。他开始一个一个数着那些“元遗民”,双手大幅度挥动,好似要冲上前和这群人打架似的。

    朱标走到朱元璋身后,替暴怒的朱元璋捏肩膀,等他爹消气。

    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太子,自家爹是朱元璋之后,自大明建立以来洪武皇帝所受的委屈,才让朱标开始真切的心疼。

    和后世想象中的不同,元末明初的时候,已经不流行“华夷之辩”。特别是南宋大本营的南方士林,对元朝可能比北方士林还要忠心一些。

    这很反直觉。因为元朝严格控制南人进入朝廷中枢,按理说,南方士林应该被歧视,对元朝不满才是。

    问题就出在元朝行政不下地方,执行包税制上。

    元朝一边警惕南人进入朝廷中枢,一边又对南方士林实行了极为宽和的安抚政策,让南方豪强自己治理家乡。在南方遭受苦难的时候,南方士林豪强则过得如土皇帝一样的日子。

    就算是刘基等人,他们也曾感激元朝对南方政策的“宽和”,组织起义军自发剿灭红巾军等起义军。

    区别是,刘基等人眼中还是看着,最终愿意投奔明军。而南方士林大部分人都仍旧怀念元朝。

    相比南方,北方因离大都太近,被元朝廷剥削得很厉害。再加上蒙古贵族的暴|行和自然灾害的蹂|躏,北方士林中一些人反而对元朝廷怨气更深。

    写遍元朝底层困难和元朝暴|行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皆是北方士人。

    因对元朝的怀念,再加上朱元璋出身卑微,崛起后多次与程朱理学作对,还搞什么井田制,南方士林多都憎恶和轻视朱元璋,认为明朝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失败。之后无论是元朝回来,还是某个举兵的豪强谋夺了灭元的胜利果实,这天下朱元璋肯定坐不长久。

    在这样思想下,朱元璋在建国后连续三年科举,每次录取人数都不到满额。

    赶考文人太少,基本没有淘汰,全部授官。基层良莠不齐,这也是空印案发生的原因之一。

    为了弥补人才的巨大缺口,朱元璋征召和科举并重。结果这征召,几乎成了“强拉壮丁”。

    被征召的士人,有的以赡养父母的借口推辞,更有甚者蓬头垢面装疯装病,甚至以死为要挟拒绝出仕。

    朱元璋哪怕下了诏令,不准士人拒绝征召,也只能作罢。

    还好,朱标在军中推广教育,季仁寿、朱升、宋濂三位大先生在军中兢兢业业干了许多年,培养出一批文吏,才补足了大明官吏的空缺。

    军中教育、基层公学、勋贵官学三者的人才储备,也在朱元璋屡次清空官场的时候,没让大明的官府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这些人在大明官场动荡的时候,从青涩的“纸上谈兵”者,逐渐成长为干练的能吏。

    虽然也有人中途倒下,或与其他人同流合污,但大明朝堂的屡次动荡,终归没有影响到的休养生息。

    洪武四年停试一年,洪武五年重新科举,之后定为三年一次。今年正好是洪武八年。

    这三年时间,大明日新月异,的生活和大明的国力都蒸蒸日上。残元已灭,东北、安南、河西走廊等地尽归大明,高丽、倭寇也上表称臣。

    原本以为朱元璋当不了多久皇帝的人发现,大明恐怕短时间内不会灭亡了。他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进入朝廷中枢的机会,如果不做点什么,他们预想中的如在元朝时的美好生活不会到来。

    更重要的是,太子回来了。

    大明的太子,居然是北直隶知省朱标。

    朱标怀疑,如果南北榜案真的出现,他是最重要的诱因之一。

    如果不在自己坐稳太子位置、掌握朝中大权之前把南北分榜的事定下,他们很担心自己这个北直隶知省会偏袒北人。

    或许他们已经拜谒过中书省诸位出身江南的相公们很多次,但相公们一定会说“有才有德者居之”,不理睬他们。

    “标儿,他们不仅要定下南方优势,还要挑起你和刘基他们的争斗吧。”朱元璋骂完之后,拍着桌子道,“谁不知道你在北直隶当知省的时候有教化之功。如果北方学子无一人中榜,你肯定会愤怒!”

    朱标甩了甩捏爹的肩膀捏酸的手,道:“嗯。一帮人说会试没有舞弊,一帮人说会试舞弊要杀了舞弊的举子。为了护住家乡无辜的学子,先生们恐怕也只能与被愤怒冲昏头的我为敌了。唉,我年幼成名,自恃才高。少年天才总是自负的,怎么能容忍这样的折辱?”

    朱元璋:“……噗嗤。”

    朱标笑道:“好了,爹,吃饱没有?没吃饱继续吃,吃饱了陪我去散步,我吃得好撑啊……嗯?季泽和幼泽呢?”

    朱元璋笑骂道:“朱狗儿和朱猫儿在我骂人的时候就跑了。不孝子!”

    朱标苦笑。弟弟们才不是不孝,是爹你太吵!

    ……

    伤好之后就离京继续屯田的常葳,在朝中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带着一船乔装打扮的人悄悄进了京。

    常葳有了准太子妃的身份后,与朱标频繁通信,所以朱标在信中夹杂一些密令,无人怀疑。

    她悄悄将身在安南的官学第一批学生接回京城,安排好他们的身份和任务后,又悄悄离京,继续大张旗鼓地搞屯田。

    常葳经常迷路。她失去音讯的时间,别人以为她又不小心迷路到那个山谷中顺带剿匪了。

    朱标的学生们进京后,伪装成赶考的学子,帮助自和朱标文斗后已经隐隐成为这届赶考学子之首的孔佑、练子宁和张琳提前安抚学子。

    若南北榜案发,不仅北人士人以后利益会受损,这一届南人考生恐怕最轻就是一个剥夺功名,最重可能被冤杀。

    不是每一个学子的演技都很好。但放榜前学子们的情绪本来就不会太稳定,历史中还有考生在等放榜的时候焦虑死焦虑疯的。再加上朝堂上的人也很紧张,学子们顺利度过了最初最迷茫、惶恐、惊怒的时期,将情绪压在了心底。

    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三月中旬,会试放榜,上榜士子们名字一个一个被唱响。

    十分诡异的是,以往放榜的时候学子们一定会非常激动。这次放榜虽然有的欢呼和差吏们的贺喜,但学子们显得特别沉着冷静,甚至连赏钱都不给。

    这让报喜的差吏和都很茫然。以前这是赚钱的好时刻啊,现在学子们怎么都抠门了?难道在京中多住了几个月,各个都变成穷鬼了?

    扫兴!

    学子们有的聚集在榜前,有的聚集在稍远的茶楼酒肆,窃窃私语。

    “这个人籍贯哪?”

    “长江以南。”

    “就算是南直隶,也没有长江以北的学子上榜。”

    “嗤。”

    “练兄怎会只排在三十一!”

    练子宁喝了一口茶,戏谑道:“我的脑袋保住了。”

    一位叫祝海程的学子苦笑:“难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