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架空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10、第 10 章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10、第 10 章(第2/2页)

被洪武皇帝老了之后的疯狂波及,其实皇帝最信任这样的人。

    因为这样性格的人很难“文武勾结”、“权势过重”。

    想明白这一点,陈标心里仅存的一点点苦涩也没了。

    朱元璋和陈标倾诉了一番后,心情好了不少。

    他在外面再气再急都只能端着,连在夫人面前都要做出一番胸有成竹的模样。

    只有在陈标面前,朱元璋可以变成“傻憨憨爹”,对神仙童子儿子尽情倾诉心中的惶恐不安。

    他抱着胖儿子亲了两口:“我一定帮大帅好好打天下,让那些江南大儒为大帅辩经!”

    陈标抹了抹脸上被朱元璋亲的口水印,翻白眼:“文臣都被你们大帅气跑了,没有稳固的后方,打个屁的天下!”

    朱元璋露出了标志性憨厚笑容:“标儿你放心,缺了的人手,李先生会想办法!”

    陈标:“……我有点同情李先生。你不如劝大帅自己培养人。”

    朱元璋此番举措虽然很蠢,蠢得让陈标无法直视。但陈标对朱元璋的印象好了一些,第一次主动为讨厌的朱大帅出谋划策。

    朱元璋苦笑:“文人哪那么容易培养?”

    陈标道:“你又不培养考科举的文人。识字、识数、懂道理,这样就足够了。常用字就几百个,数字你让大帅在军中推广我们陈记常用的简易计数符号,再把晦涩难懂的典籍翻译成大白话。先在军中教授,然后从军中选择学习优秀者……爹!不准抛我!”

    陈标这一嗓子完全是马后炮,他爹都把他抛到抛物线最高点了,他才叫出声。

    朱元璋稳稳接住陈标,站起来抱着儿子,像个大傻子一样原地转圈圈:“哈哈哈哈,我儿居然主动帮助大帅!我儿终于肯承认大帅的好了吗!”

    陈标恼羞成怒:“我承认个屁!我这是怕为大帅出了馊主意的老爹你被砍头!”

    朱元璋拍了拍陈标的小屁屁:“嗯嗯嗯,对对对,标儿承认了个屁,哈哈哈哈。”

    陈标挥舞着小拳头,对朱元璋的脸报以小奶拳。

    朱元璋享受着陈标的小奶拳脸部按摩:“标儿你这主意太好了。你给陈记伙计们的那些课本是不是能直接用?”

    陈标气喘吁吁地揉手手。

    老爹脸皮太硬太厚,痛击了陈标可怜的娇嫩小拳头。

    “嗯。”陈标别扭道,“我帮你选一些,你带给大帅。但爹,你太出风头可不好。”

    朱元璋笑道:“我明白,我明白,为臣之道嘛。我会想办法打消大帅对我的忌惮。”

    陈标仰天长叹。爹你知道个屁!

    罢了,走一步算一步,大不了大明建立之后,他就立刻将资产转移到海外,等胡惟庸一得势,就撺掇老爹辞官归隐。

    陈标挠挠自己的小脑袋。他能记住的明初的人物不多,胡惟庸应该是类似于明初文臣之首的人,但为什么他从未听老爹说过?

    老爹开口闭口就是李善长李先生,胡惟庸哪去了?

    刘伯温也不见踪影。说好的明初是刘伯温和胡惟庸打出狗脑子呢?

    陈标挠挠头,再挠挠头。

    朱元璋抱着陈标,帮陈标挠挠头,再挠挠头。

    “儿子,你怎么总挠头?你头顶就这么一个小揪揪,难道还能长跳蚤不成?”

    陈标一记直拳砸在朱元璋的鼻梁上,终于把朱元璋打疼了一次。

    ……

    所有文人都等着朱元璋屈服。

    但朱元璋他不仅不屈服,还拔营亲征扬州去了。

    文人们大失所望,纷纷投靠张士诚和徐寿辉。朱元璋的风评急速下降,甚至四处传起了朱元璋把文人杀了片肉下酒吃的可怕谣言。

    徐寿辉正在和已经露出反意的部下陈友谅打得火热,暂且没空关注文人;张士诚笑出了狗叫声。

    张士诚盘踞浙西,早已经降元,被受封为太尉。

    这几年年年旱灾、蝗灾、水灾轮着来,到处都缺粮。元大都失去了南方的产粮地,捉襟见肘。张士诚从至正十七年(1357年)起,年年向元大都输送漕粮十一万石。

    可这天灾人祸不仅是元大都那边的人有,浙西的百姓也被天灾波及,他们还要供奉张士诚。

    浙西百姓种出来的粮食,减去天灾人祸的消耗,减去士绅豪强的剥削,减去供奉张士诚部的税费,还要减去他们给元大都输送的十一万石粮食,才是他们的口粮。

    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就能知道浙西的普通百姓在张士诚统治下生活得如何。

    今年是至正十九年(1359年),天下又发生了大灾荒,饿死者无数。

    但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张士诚统治浙西后,浙西再无战乱,经济繁盛,百姓安居乐业,被占领浙东的野蛮朱元璋部压榨的贫苦无依的老百姓们纷纷投靠张士诚,人口迅速增加。浙西一片欣欣向荣,仿佛盛世。

    张士诚礼贤下士,拿出无数金银珠宝、香车宝马、良田美宅、歌姬舞伎送给有得有才的文人们,对大才之人倒履相迎。

    文人纷纷称颂,张士诚有明主之相。未来收拾这乱世河山者,必定是张士诚。

    陈国瑞随朱元璋出征之后,这被列为军事要地的大街又安静下来。

    今日过分炎热,陈标带着吵闹不休的弟弟陈樉,与双双被留下来的堂兄陈文正(朱文正)、李保儿(朱文忠)泛舟湖上。

    大船静静停在湖中央。陈文正带着陈樉去船尾钓鱼,李保儿拿着一本书皱眉小声读着,被陈文正大吼好吵,把鱼儿吵走了。

    陈标坐在船舷上,光着的小脚丫划拉着湖水,听陈迪报告搜集的各地文人骚客新做的诗文辞赋。

    打探来的情报可能经过了伪装,但文人们创作诗词歌赋的时候只会夸张,不会刻意撒谎。

    在宋朝时,辽、金、西夏等国就有专门的人搜集宋朝文人的诗文辞赋,从中分析宋朝国策、朝中争斗、各地情况。

    陈标还是个孩子,无法远行。他便效仿前人,收集各地文人诗词歌赋,与打探来的情报相互映证。

    陈标听着那些盛世歌谣,小脚丫一抬,带起一串水花:“连年大灾,张士诚每年给元大都输送十一万石粮食,还能保证浙西百姓衣食无忧。迪叔,咱们浙东的地不行啊,长的粮食比浙西的地少太多了。”

    如今天灾人祸,浙东一亩良田一年出产粮食净重不到十石。

    若按照浙东亩产量,十一万石粮食,就算全是良田,也需要一万亩地,即六千六百平方公里地。

    而张士诚所占领地方面积,不过十余万平方公里。抠掉山川河流滩涂城池,良田能有多少?

    浙西粮食亩产量可真高啊,呵。

    陈迪笑道:“大概文人的笔杆子上滴落的墨水,比农人辛勤耕作的汗水更能肥地吧。”

    陈标看着湖水的涟漪,腮帮子鼓鼓。

    他不喜朱元璋。

    但元末乱世这个比烂的时代啊……

    在陈标“羡慕”浙西的粮食亩产时,浙东温州也有一群文人正在讨论这件事。

    与避朱元璋如蛇蝎的主流文人群体不同,这一群文人已经打包好行李,正准备启程去应天。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