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言情 > 见月

40-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见月》40-50(第24/26页)

学挑选人才,入太学者即是四百秩官员,掌实权。换言之,抱素楼五年一次的曲水流觞宴,原是学子们另一种入仕的途径。

    两项宴会,各择六人。

    五年一盛会,千里而来,十二个四百秩京官位,可想而知是多少人日夜苦读,梦寐追求的。

    然相比这些人,抱素楼出身的弟子,自然机会更多些。

    是故,眼下只为助兴的少年,仅十岁,排第四,堪比一战成名。且还这般占去一个宝贵的入仕名额。

    满座学儒震惊又艳羡,甚至有一二生出恼怒。

    “小师弟这般厉害,怎晌午不参赛的?”

    讲经堂中,待宣布名次出来,分东西两列而坐的席案上,有人凑身悄然问道。

    方贻这两年长了个子,高瘦白净,一双丹凤眼嵌在清隽面庞上,俊朗中透出两分秾丽。他一贯寡言少语,便又生出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气息。

    唯有看望一人时,眼中才生出情绪,热烈又忐忑。

    这会亦是极快的一眼,瞥过朝北案席上,坐在不起眼的角落中的少女。得她眨眼微笑,方低眉勾了勾嘴角,“晌午师姐没让我参赛!”

    确切地说,晌午的曲水流觞宴,江见月压根没在意,满心思都在后头的虚室生白台给骆驼洗澡喂食。

    这会乃因东北道数位学子不知天高地厚,大言不惭,言语之中竟是暗讽抱素楼无人。江见月听不下去,方让方贻出赛。

    其实以往也有类似事宜。

    毕竟总有恃才傲物之人,兼之无论是建楼的苏氏先祖,还是传承的苏志钦,亦或者到如今名动天下的苏沉璧,都是谦和温雅的性子。即便回击,亦是交代子弟点到为止。一来将机会留给远道之人,二来让他们敬畏即可,无需撕掉脸面。

    是故,这会方贻参赛时,苏彦也交代过。只是相比师父,男童更听师姐的话。

    师姐说,“你有多少本领都拿出来,莫客气!”

    师姐的话是圣旨。

    方贻当真没有客气,拼尽全力。

    苏彦对这等事,并没有太多的执着,不会因脸面而伤里子,何论这是方贻自己凭本事得的,无话好说。

    十二京官位合该有他一席之地。

    若说有何其他的想法,苏彦目光穿过人群,落在对案观赛的少女身上。

    幸亏不是她参赛,不然前三甲都不会给他们。

    很多时候,苏彦都是以她为豪的。

    她就是胜过世间许多儿郎。

    他看得有些久,便有些失神。

    大抵是因为,汉中之战即将结束,他没有再留宿中央官署的理由。而他们之间,她让他想,让他思,从去岁九月到如今,大半年的时间,是时候该给她一个回复了。

    苏彦从来同星辰般明润的眸子,近来亮黯不定,如眉宇一抹忧色,挥之不去。

    情滋味,他也是人生头一遭尝到。

    “叔父!”沉于她身,在苏瑜悄声唤他两次,方回神,想起这会贯入耳中的话语。

    他的得意门生,最小的弟子当堂拒了官位的授予。

    理由是自己才十岁,且身有疾患,尚需调理,待过两年再入庙堂效力不迟。

    苏彦这会聚集了神思,他虽教授他并不多,只是任他读尽群书,五六日作一次指点,每月查验一次课程。相比当年对江见月和苏瑜的教授,俨然没有太尽心。但是到底是收入门下的弟子,事关机遇和前程,他自当关照。 。

    遂道,“太学未限年龄,身体更是可以寻国手照养,此乃功名路,不可错失。尔之才华与能力,来日不可限量。”

    他费心小弟子的前程,亦是为最心爱的弟子培养人才。

    温壑年事已高,九卿之首的太常位已经开始备选。虽然以方贻的年纪和资历,这一任太常位轮不到他。但太常属下中,股肱人手,他要给她备好可用之人。如今苏瑜已经领了内史,那么方贻入太学再合适不过。

    且,他们师姐弟一贯交好。

    苏彦此刻出声,意思再明白不过。

    你凭本事而得,师父不怪你不遵师命锋芒不露,前程最是紧要。

    实乃他不知男童隐秘心思。

    方贻拱手谢过恩师,却依旧以需要侍奉母亲为由回绝了。

    他既有才华,便无惧晚些入仕。

    何况,他根本不想入外朝为官。师姐说了,以后会从闻鹤堂挑选人员,组成内廷中为她执掌文书笔墨的机构。

    他想去那里,既可光明正大随在师姐身边,又可施展才华。

    所以这日,他不仅回绝了师父的好意,亦是头一回没有听师姐的话。师姐原同师父一样,鼓励他入太学。

    他再度向恩师行礼,由感激换成抱歉,最后余光落在师姐身上,同她盈盈目光接上。她并未生气,只无声示意自己决定即可,他便安了心。

    这厢拒绝,第七位顺补,皆大欢喜。

    辨经会结束时,乃申时正。

    弟子们自由交游,可留在抱素楼阅书,也可出楼往长街游玩。

    而苏彦、苏瑜、薛谨等数位有官职在身的抱素楼门人,则继续陪伴八门大儒一道在讲经堂辩论时政,各抒观点,相互切磋。

    因汉中战事是这年来最大的朝政,遂而诸人将主题定在了战役上。

    细说,是论钟离筠缘何败北汉中。

    定这个论题,苏彦心中其实是抗拒的。但没有否定的理由,便沉默听之,一时鲜少开口。

    初夏的晚霞,瑰丽而明艳,如同大朵大朵繁花,开在天尽头。霞光落下,将青衣黄杉的少女染了一层浅金色的光。

    恰好她正坐在棕褐软毛的骆驼上,留他一个俏丽娇艳的侧面。绿丝绦随风浮起,似沙漠起风,吹拂着她。

    她连美丽,都是别样的风情。

    讲经堂后边便是虚室生白台,小姑娘在台楼前的场地上骑骆驼,将一段风流身段映入他眼眸。

    苏彦跽坐席上,原就是靠窗的位置,眼角余光里,皆是她模样。

    “此番汉中战场,老朽也有耳闻,可谓是打了个平手。我大魏未失一城,南燕无功而返。然大魏损兵四万,南燕尚不足一万,若这般算,南燕此战尚有意义。然细想,钟离筠筹备三年之久,累计粮草,联合东齐,声东击西,且是奇兵突至,偷袭战也。若非我大魏兵将胜他数倍,这一战定是失城池的。他之所以只损了我朝兵甲,却未得一城一郡,根本原因非他兵法不佳,计谋不深,他之不成功,毁在声名二字。 ”

    “确实如此!”另一位大儒接话道,“他在南燕十余年,如今已经官至太尉,掌一国军政。其实完全可以先收拢极南之地的几处小部落,如此增人口兵力。却始终没有。无非是他清楚,若要收服他们,必须动兵戈,他舍不得。只想着养精蓄锐,集重兵伐我大魏,如此再威慑其他部落,试图如此不战而屈人之兵,减少南燕国力的损耗。然其实以他本身的威望名誉,原是可以兵不血刃使那些小部落归降的。”

    第三个大儒颔首,“只怪他自个当年,为了一个女子背叛师门,去国离乡,将自己搞的身败名裂。我这两年才听闻,原来南燕如今垂帘的太后,便是当年他门下女弟子……师徒名分在前,这般无视礼法,谁能服他!纵是如今他贵为太尉之尊,在南燕朝堂也是举步维艰!”

    “……其实,师兄并未奸恶之人,若当年解了二人师徒名分,如今也是一对佳偶……”苏彦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