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百合耽美 > 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120-1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120-130(第3/23页)

颠倒倒的话语,令守着的不少人都唬了一跳,可探头去看,又什么也没看见。

    里面依旧是鸟语花香,晴空万里,清澈干爽的草坪,威严华丽的教学楼,一如既往。

    难道是看错了?

    可总不能几个人全部看错吧?

    望着刘县令惨白的脸色,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去禀告,可下方的百姓们已经集结完毕,全部冲了上来。

    “在这里,贪官在这里!”

    不知道谁大声喊了一句。

    刘新利惶然的抬起头来,刚想问什么贪官,谁是贪官,可迎面的一个石块,已经狠狠砸在了他的脑袋上。

    “打死贪官!把贪官打死了,童山长便能留下来了!”

    这是他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数十数百的百姓们纷纷将他包围起来,你一脚我一脚,随着他本人身上的伤痕越来越多,理智与清醒也缓缓远离。

    等柏老等人匆匆跟过来,拦下怒气上头的百姓们时。

    刘新利已经被围殴致死了……

    围殴……致死?

    一群百姓竟然将县令给打死了?

    荒唐!那还是百姓吗?

    那分明就是暴民啊?

    想起童启出狱后即便面临的一系列状况,柏盛青感到阵阵头晕与无力。

    第122章 第122章自请辞职

    “住手!都住手!县令死了,他死了!”

    随着这声惊恐的呼声,所有参与的百姓们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攻击,上头的热血渐渐退却,转换成茫然与恐惧。

    “我们……我们打死了县令?”

    不知谁反问了一句道。

    紧接着,人群迅速扩散开来,只留下刚才动手最厉害的几个人。

    “我没有动手,是他们,是他们动的手!”

    “与我无关,与我无关啊!”

    百姓中一阵惊慌,方才还在逞凶的几个领头者顿时举起手,吓得连连后退,说不出一句话来。

    柏老及时带着人安抚起民众,先设法将童启从牢中请了出来,然后才派人递信给顾知府,邀其前往,共同商议处理此事。

    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围攻事件。

    但论起性质,可远比任何事都要恶劣许多。

    因为这真正代表了以下犯上,藐视朝廷命官!

    事件一路发酵到达京城,就连皇城里的陛下都被惊了一跳。

    “什么?伊川县暴动,十几个民众打死了朝廷命官?到底怎么回事,给朕细细的说来!”

    刚将身体养好了一些,皇帝得知此事后,顿时勃然大怒,要将那十几个百姓全部凌迟处死。

    别管这刘县令到底做的对不对,可他终究是朝廷亲自任命的官员,一些庶民罢了,就敢因为一些小事如此轻易的辱杀官员,那假以时日,朝廷的威严何在,脸面又何在?

    谁都清楚,以童启的一品虚衔,即便被抓被捕,也不可能真的有什么性命之忧,顶多就是一场误会罢了。

    但伊川县掀起的暴乱,却足以让任何统治者感到心惊与愤怒。

    这群刁民!

    朝廷刚和辽国打完仗,就敢如此,那若是碰到乱世,皇朝式微,岂不是个个都是谋逆反动的种子吗?

    杀,必须要杀!一个都不准留!

    圣上的暴怒,引起不少官员的暗流涌动。

    很快便有人上折子,劝诫圣上要多注意一些童启过高的声望!

    尤其是对方学生遍布北方,还未入朝,便创下如此多的功绩,声名赫赫,可远比柏大将军要得人心的多了!若不加以限制的话,回头其功高震主,导致黎民百姓只知道童山长,不知道圣上,那要如何是好?

    这次的伊川县暴动,便是证明。

    其被关在牢里,尚未露面,百姓们便肯为了他冲锋陷阵,打死朝廷命官。

    若再说两句热血的话语,那不是轻而易举便能号召整个县的百姓们谋反集结,与皇朝对抗吗?

    如此一呼百应,能量之大,不可不深思啊!

    如雪花般的折子飞入内阁中,到达皇帝的桌前,一开始他还能坦然视之,相信童启的忠心与赤诚,但随着这样的话语渐渐增多,不得不说,就连圣上也有些拿不住了。

    正如不少朝臣所说的,即便童启没有这个谋反的心思,但他具有这样的能量,便不排斥会有人利用他的名头,去行违法之事。

    而他们,难以去赌这个可能与概率。

    御书房内。

    皇帝半躺在床榻上,摩挲着手里的折子,像是无意般,询问向旁边的徐常侍,道。

    “你说,童山长会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吗?”

    徐常侍低垂着脑袋,心里本能的咯噔了一下,抬起头,面上不带任何感情,回答道。

    “许是不清楚的,不然,也不会令自己置身于如此难以抉择的阵地。”

    这就好比道德之战,任人怎么选,都是错的。

    若童山长不理会这些被凌迟的百姓,那么,以后在民众之间势必会声望大减,难以得人心,毕竟这些百姓再怎么过分,也是为了他而出头的!他不管,那未免太令人心寒。

    可若童山长真的为了百姓求情呢?那么,便又陷入了另一种困境中,与其他暴民们一样,藐视朝廷命官,置法度于不顾,纵容百姓以下犯上,作乱惹事,届时,文坛与官场中的人又会如何评价他呢?

    想必会更加抨击严重,怀疑鄙夷吧?

    童启如果真的知情,绝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因此最大的解释,便是对方也是被人耍了,才不得不陷入了这种与君王的猜忌与对垒中。

    那么,会是谁呢?

    徐常侍一边想着,一边为圣上再添了一壶的茶水来。

    皇帝本也没有要追问其意见的意思,只是看着那奏折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

    半晌后,才冷不丁宣布了两条新的诏令。

    其一,是召赵天阙回京城,承认其公主身份,以示天下。

    其二,则是呼唤三皇子回朝,共同商议传位之事。

    没错,在辽国战败之后,率领着群臣回到京都的皇帝,越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日况而下,力不从心,于是,便又起了传位给皇子,自己去当太上皇享享清福的心思。

    而他看重的人,正是三皇子。

    大皇子性格虽平和,但却没有自己的意见,再加上常年被胡丞相那群老油条所掌控,大奉朝交给他,他不放心。

    而老三虽愚钝,不受文人喜欢,背后却有着童启、华夏书院这种助力。

    只要用的好,便不愁这江山难以延续。

    他向来是不怀疑童启的忠心的,遗诏里甚至还留了其与齐承胤、胡丞相共同担任辅政大臣的信息,可伊川县的事情一发生,他又不禁犹豫起来,怕百年后,等他死了,童启变了心,难以驾驭,那么,便反倒成了一桩祸事。

    辗转之间,他勉强想出个法子,便是召赵天阙回来。

    对方好歹是皇室的种,怎么也是心向着皇朝的吧?再加上又有着童启关门弟子的身份在,今后便可以起到皇室与童启之间关系的缓冲。

    以对方无比重视学生的态度来看,只要有赵天阙存在的一日,童启应该便不会朝着皇室出手。

    自觉解决完了这件事,圣上的心情又重新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