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110-120(第21/23页)
今只差一步,要就这么放弃吗?
那过往付出的泪水与汗水呢?
“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藏书阁内的书,我已经把整个一二层全部看完了,每一科的先生们,都说我是最好的,可就因为我是女子,这一切,便都要拱手想让吗?山长,我不明白,这到底真的是我的错,还是这世道的错。我不想就这么嫁人,我也不想,让任何人为了我的行为去受伤,可山长,我不甘心呐,我实在是不甘心啊!”
望着王世贞泪眼之中勃勃的野心,童启怔愣了两秒,双眸垂了下来。
他很想说,这不叫贪婪,也不叫自私,这叫做,争取。
可涉及这个年代,涉及学生的家事,这些话,他也只能暂时咽了下去。
见到童启若有所思的模样,王世贞忙擦了擦眼泪,强撑道。
“抱歉,我有点失态了。我不是说您一定要帮我的意思,其实,我也知道,这事情乃是死结,无人可解,我只是……”
只是想找一个真正能理解她身份的人,一吐胸中的不平罢了。
即便童山长也是这套框架中受益的人群,但不知为何,她就是莫名觉得,对方能够懂得她的不甘。
童启当然能懂得这份不甘。
曾经在现代山区支教时,他曾见过无数个想要走出大山的孩子,那些孩子们的表情,与此刻的王世贞,并没什么两样。
那种哪怕风雨飘摇,也要踩着绳索,走着崎岖的山道,冒着性命之忧,来读书的倔强。
不是为了学习改命,又是什么呢?
这绝没有错!
学生想上学,想走出命运的框架,想凭借努力走上高位,这就像是牛喝水、猫抓耗子一般,理所应当。
只是在这特定的时空下,遭到了打压与抑制罢了。
并并不叫做错。
“我想,我明白你的困难了。你先别急,短时间内,先不要离开书院,我会想办法,和你的伯父伯母们见上一面的。”
他只能先如此承诺道。
可即便如此,也已经让王世贞绝望的世界中,骤然亮起了一盏灯。
“山长……”
她怔愣道。
说归说,求归求,可她从没有想过,对方会真的支持她继续走这“不像话”的道路。
毕竟,这可是跟男人们争抢名额啊?
山长竟不觉得冒犯吗?
童启看着她瞬间茫然迟滞的表情,无奈的笑了笑,但也没有继续解释其他。
第二日,便请来了柏老、张小娘子等人,说要联合他们一起在华夏书院的校刊上,共同发表一篇文章来。
题目就叫做《论早婚早育对于男女的身体危害及寿命损伤》。
这篇文章,老实讲,童启自己一个人来写也可以,但加上柏老与张小娘子,显然会拥有更多的权威性与数据支撑。
两个人皆是一脸讶异,似没有想到童启会猛不丁讨论起这个话题来。
上一次的辩论赛,那些敏感的话题,便已经让不少大儒和权贵世家们对其颇有怨言,这一次若再搞出这么一个大新闻来,那无疑是让华夏书院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值得吗?我们只是一家书院而已,即便真的有这样的危害,大不了以后约束本院校的学生们就是了,发布到校刊上,那可是无数人都会看的。”
更何况这里面还讲了一部分世家近亲结婚的危害。
这是要疯吧?
不是狂戳那些人的肺管子是什么?
就连张小娘子也有些为难,道,“山长提出这个论点,是有什么发现吗?这样的事情虽然听闻过很多,但大部分都会觉得是正常事件。”
毕竟小孩子夭折实在是太过正常。
妇人难产,也有着稳婆技术不佳,或者生育条件卫生情况太差之类的问题,只怪罪在生育的年龄身上,是不是有些以偏概全呢?
童启闻言,将蓟州府之前收集到的人丁图册递给了张小娘子。
“其实,此事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讲,就像你们说的,此乃家事民风,即便说了也未必有人听。但蓟州府一行,我观察了一下当地的人口统计,顺带着做出了个数据表格分析来,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更加可怕一些。”
两人低下头,循着那图册一一翻看过去,越往后便越是心惊。
神情严肃之下,连带着后背都吓出了一身的冷汗来。
“这……可为真?”
“确凿无疑。”
童启的话,令两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在现代,早婚早育的危害,基本上人尽皆知。可在大奉朝,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开国皇帝本身就是男性,所以不管生育问题的原因,所以竟连提都没有提到过。大部分的百姓们,都认为成亲生孩子的最佳年龄处于13岁左右,某些地区甚至还讲究早婚是福,娃娃亲、童养媳等,十岁不到就开始准备孕育生命,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这一次蓟州府行,人口普查,他也是在统计之后,才发现了此事。
若没有王世贞的求助,他其实本身也在思考着要不要公开出来,总不能继续看着人口就这么折损下去吧?
而对方的困境,则算是彻底推动了他大范围传播的勇气。
张小娘子近乎震撼的一遍遍摩挲着那串数字。
身为女性医者,她愧疚于自己竟从未注意到这一点,还得靠山长的额外提醒,才能知晓,更觉惊恐的则是,千百年来,那么多的大夫,竟无一人提到过?大家皆默认十三岁便是成亲生育最佳的年纪,这背后,到底是不知道,还是说故意隐瞒?
细思之下,简直毛骨悚然。
十六岁以下的母亲,生产出来的新生儿,死亡率竟高达百分之六十九?而十岁以下,则还要再增高百分之五十?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相当于一百个孩子里面,只能活下来三十一个!
而孕妇更是受到骨盆过小、难产、后发病等困扰,光
是死在产房里的,一年便有三千多人。
天哪,她仿佛看到了无数性命前仆后继,向着火光而去。
心被猛的攥紧了。
至于下面更严重的近亲成亲数据,那就更是连看都没有看下去的勇气。
“发,必须得发。这种事情,我们若不说,那便更没有人说了。”
张小娘子沉重道,一旁的柏老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沉默下来,一起同意了此事。
谁家都有儿女。
此文章一出,无疑是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而其中数据详实,案例丰富,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一下子便迅速引起了文坛震动。
牵连着圣上及不少老牌世家们都忍不住认真了起来。
不少人看清楚内容后,首先第一反应便是荒唐!
他们遵守了几千年的规矩,怎么可能不对呢?
从没听说过生孩子也能这么严重的。
可那明晃晃的数据不是作假,在铁证面前,有无数人顺着那些实例前往调查,可见到的却是畸形的婴儿、早夭的孩童,死亡的幼女……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让人颤栗沉默。
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也有不少名士为了扬名,咬死了牙说这乃是危言耸听,劝大家不要相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