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80-90(第11/19页)
你一心为了童启说话,莫不是与其有什么勾结吗?”
另一位世家之子同样反问着。
齐大人默默看了几人一眼,不再说话了。
天下书院,近九成皆被世家所垄断。
他们藏书、定义注释与标读、打压官场中所遇到的寒门出身、占据科举中大部分的录取名额,极尽刻薄。
而今,又把目光盯上了童启。
对于他们来说,华夏书院是唯一一个脱离了他们所掌控的地方,如同教育界新开的一道口子,正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不属于他们这个阶层中的人,慢慢进来。若放任做大,只会造成读书的权力逐渐下移,那么他们所具有的千百年来高高在上的唯一性,便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这无异于掘他们的根基!
难以容忍。
罢朝后,皇帝独自坐在书房内,看着手中的折子发着呆,脑海中却仍旧闪烁着臣子们的话。
他本心上肯定是信任童启的,但就如同大臣们所说,一个秀才便控制了整座书院,是否有些太极端了呢?
到底应该派个人去制衡一下才是……
见到皇帝兀自发呆,安常侍放轻了脚步,急匆匆上前禀告道。
“报——陛下,大事不好,新收到的消息,四皇子北上已投靠了契丹一族,柏大将军等人,怕是追不回来了。”
“什么?逆子,简直是逆子!”
皇帝闻声,顿时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愤怒不已。
即便他心里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可当听到自己的亲儿子宁愿投靠敌人,也不愿留在京都,他仍旧有种难以发泄的怨恨。
旁边的安常侍悄然打量着皇帝的神色,为其添茶倒水。
他也是世家的人,今日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他一清二楚,选择这个时候禀报这个消息,自然也是有其可利用之处。
他早就看徐常侍不顺眼了,知道其好友如今在华夏书院任职,乐得多添一把火。
安常侍放下茶壶,后退两步,似不经意般的劝道,“陛下莫要伤心,要多注意身体才是,即便四皇子叛国了,可您还有着其他儿子啊!听闻三皇子优秀无比,就连那童启都投靠了他,其爱徒也受到三皇子举荐,如今在军器监担任监丞一职,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够补上四皇子的空缺了。”
皇帝手下一滞,疑惑道,“你说什么,童启投靠了老三?”
他怎么不知道?
安常侍顿时一副说漏了嘴的模样,慌张的跪倒在地,坦言道,“我还以为这是宫中人人皆知的事情,童启带着华夏书院早已经投靠了三皇子一党,要不然也不会之前亲自邀请三皇子去书院参加蹴鞠赛,而且环县一行,听闻也是吴县令处处帮忙,才使得他们进出得宜,我还以为是您属意的呢,毕竟您对童启那般好,还以为这便是他的投桃报李了……”
好一个投桃报李,要报也不是报给老三,而是他才对啊。
阴暗的帘幕之下,老皇帝握紧了手中的杯盏,整个人站在明暗交接的光线中,表情晦涩而复杂。
原本的信任也如同陶壶敲碎了一个缝隙般,悄然起了疑。
因着这场突然发难,京都里不少人都收到了消息。
岳灼华本想询问一下父亲端午节祭祀的准备问题,没想到正巧碰上岳盛天下朝,他大声的跟夫人抱怨着。
“什么华夏书院,不过就是个小作坊罢了,也值当着那些文臣如此重视?叭叭叭讨论了一早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站的我腰酸腿疼。这一回啊,我看那个童启算是彻底完蛋了,世家们联合了胡丞相想要将他彻底换下来,华夏书院一丢,他跟普通的文人还有什么区别?”
这话令她瞬间停下脚步,侧耳倾听起来。
当得知朝堂上的争论后,岳灼华心内百感交集。
不仅是为了那印象中倔强而无畏的孩童山长,更有着藏身在其书院内的曹家、四皇妃之子等事,若真的换了人的话,岂不是这些秘密也会被曝光在世人眼中?
那他们才是真正的完蛋了!
岳灼华心内一紧,连夜写了封信,令人快马加鞭传到伊川县。
而隔壁的杨舟万听闻此事,同样心急如焚。
消息他已经从谢家的驿站通道里,加急发了过去。而在山长做出动作回应之前,他务必要拖住此事,不然等圣上的命令一旦发出,那便是不可更改了。
突然,他想起山长曾经在课堂上讲过的以舆论压制舆论,脑袋里悄
然兴起了一个新的计划。
内阁。
齐大人与胡丞相一身紫衣并肩站在阁楼之上,望着远方的风景,沉默不语。
良久,齐承胤终究还是忍不住,率先发问道。
“你不是说,他乃是世间罕见的人才,那为什么还要如此特意的针对他?”
若不是胡爻先,当初他作为使者前往西夏,必定不会有多么看重童启。
正是这人说,能保,务必要保下。
他才会在审问时,故意放过对方一马。
可方才朝堂上那样撕破了脸的带头攻击,却不像是有半点拉拢惜才之意,又是上演的哪一出呢?
齐承胤越看越看不懂。
而胡丞相背着手,却并未解释。
他只是细细的看着远处的山川,如同自问一答一般说道。
“若有一把刀,锋利、好用,握在自己的手里自然是一股助力,可当握在别人的手里,那便是一种灾祸了。华夏书院是一所好书院吗?自然。可它是忠于大奉朝的吗?未必。不归于我之控制的人,即便是人才,也需得磨掉他所有的棱角,才可使用。我这一击,只是帮他早些看清楚,三皇子不可托付,并非他想象中的君主罢了。”
老皇帝身体一日比一日差,储君之位,迫在眉睫。
童启迟早要站位。
他此时可能还无法影响什么,可随着声名渐渐扩大,学生越来越多,在文人圈里的话语权势必也会越来越重。
这对于三皇子来说是个好事,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坏事。
大奉朝未来的继承人,不需要多么聪明,只需要听话就行。
只要乖乖的,如同个吉祥物一般坐在龙椅上,剩下的,自有他们这些阁老大臣们,帮忙管理。
可遗憾的是,三皇子并非一个完全听话的人。
所以,他只能快速的帮助童启看清,然后重新选择。
齐承胤近乎心惊胆战的看着自己一路走过来的多年好友,压低声音道。
“老胡,你知道你这话说出去,将会面临多少人的攻伐吗?这是赵家人的天下,并非你的!”
先祖是说了与士大夫共天下不假,可这并不代表皇帝会眼睁睁看着他们这些阁老们凌驾于皇权之上啊!
还妄图掌控天子,你是不要命了吗?
齐承胤后退几步,只觉得眼前这人,已经变得无比陌生。
他长叹一声。
“唉,但愿你不要引火自焚的好。”
说罢,便甩袖离开了。
好几封信从不同人的手中千里加急传往伊川,而童启尚不知晓朝堂内已经因为他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中,仍旧在为着自己不录取世家之子,而改录贫寒子弟的事情竭力解释着。
“我并非只看重才华,说实话,以你的才学,即便不在华夏书院也可以,但他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