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百合耽美 > 北宋小丫鬟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60-70(第18/25页)



    蒋羡一下就情动了,锦娘本来和他开开玩笑,调解气氛,又见他如此,赶紧准备走开。二人正对视,却见外面的周存之进来了,蒋羡恢复如初,翩翩行了一礼。

    周存之也没想到在这里见到锦娘,蒋羡又与周存之介绍:“存二哥,这是内子。”

    锦娘和周存之相互行了一礼,便快步出去了。

    真没想到她竟然嫁给了十六郎,显然她们夫妻感情非常好,他进来时见她二人笑语晏晏,这是骗不了人的。

    显然,周存之也知晓以蒋羡的条件能娶更好的,但他不是蒋氏那般偏执。

    只是言笑晏晏的寒暄几句,又看了一下蒋羡的文章,二人谈的倒是开心。蒋羡知晓他在孝中,不能吃酒,随只让人上了茶水,又推了一下桌上的点心:“这是内子专门差人买的桂花糕,二哥尝尝。”

    周存之平日不爱吃这些甜到掉牙的点心,可不知怎么想起锦娘,尝了一枚,咦,还当真不错。没有桂花的馥郁,微微的热意冲淡了甜味,竟然有一股米糕发酵的清甜之味。

    “这糕滋味儿好,意头也好。”

    桂花糕也叫广寒糕,有“广寒高甲”之谶。

    蒋羡平常情绪并不外露,今日听周存之言语,竟然笑道:“恐怕内子没想这么多,她只觉得好吃就买给我了。”

    周存之眼神一黯,如今他守孝在家,扶灵回乡后回来,身体已然累极,张氏却只在意他丁忧后日后起复的事情,他身边一个可心人都没有,昨日在榻上不小心睡着了,都没人替他盖被子。

    但这话就不好说了,且他一贯在蒋羡面前是兄长之姿,只是岔开说起别的话题:“你年纪还小,今科人才济济,若是解试过了,可以揣摩一下国子元江顾言的佳作。”

    蒋羡笑道:“听说宋家已经提前相中这位国子元,就等殿试后成婚的。”

    “寒门子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都是如此。”周存之也是拿这话勉励蒋羡。

    蒋羡却想宋执政儿子数人,只有一人出事,惹祸频频,只好打发此人做了个闲官。如今选了寒门子弟做女婿,恐怕打算扶植女婿,将来宋执政致仕或者辞官,宋家衙内们后半辈子就指望这位江顾言照顾了。

    而这种婚事,往往各取所需貌合神离,少有恩爱的,包括眼前的周存之和张氏。

    齐大非偶,有时候现在得到一时的便利,将来恐怕要加倍偿还。他如今很庆幸,他和娘子恩爱和睦。

    第68章

    锦娘特别爱穿这双兔子鞋, 晚上睡觉都舍不得脱,还要从裙下伸出腿儿,把鞋给他看。蒋羡爱极了她这番模样, 极其可爱。

    “今日你身体如何?外头下着雨, 下次就别出去,想我了,打发个人去书房找我, 我就回来了。”缠绵细雨, 总让人生出无限缱绻。

    锦娘笑道:“知道了,我也是在家的时候多想照顾你, 且如今已然满了三个月,大夫都说我身子骨不错, 你就放心吧。”

    夫妻之间倒没有什么秘密, 蒋羡还把周家的事情说了:“你可知周家三公子身体不大好了, 原本是腿疼,后来身上疼,因为要读书, 一直隐忍不发。前些日子扶灵回杭州府, 突然晕厥过去,大夫说病情很不好呢。”

    周三公子不就是秦霜儿做妾的那位吗?她上次听到秦小娘的名字还想应该是秦霜儿,不曾想竟然遇到这样的事情。

    “周家子弟不继,蒋家也是半斤八两,但好歹人丁兴旺些, 故而今日来示好, 亦是有拉拢之意。”

    锦娘听蒋羡分析,不免道:“可是周家的女婿呢?”

    “孙世琛平庸不堪,何家也难成大器。”蒋羡淡淡的道。

    别看他年纪小, 却自有一番见解,锦娘忍不住问道:“你素来和周家大夫人感情不错,那日后岂不是要借重周家?”

    蒋羡笑道:“那倒也未必,以前我是不介意,毕竟两家有姻亲。但是上次姑母给你气受,若她真的看重我,怎么会辱你呢?可见,她们对我也不过尔尔。”

    此时,蒋羡马上要参加解试了,身价水涨船高。

    锦娘也不忍这个时候让他低调些,到底是少年人,但她笑道:“郎君,你对我真好。只是我听说进考场不能穿有刺绣的衣裳,所以就委屈你了。”

    “娘子,你如今大着肚子,还是好好歇息吧。”蒋羡看了看锦娘还未出怀的肚子,小心翼翼的俯身下去把耳朵贴在上面,似乎真的能听到什么动静一样。

    锦娘摸了摸他的耳朵:“我只要你平安就好。”

    又过了两日,天儿放晴,锦娘则去了绣铺,这十几天都只有零星的生意,连橘香都跟着唉声叹气。不过,意外之喜是书房的窗户和门都安好了,里面的墙打磨的光滑许多。

    今儿这么一晴,生意也上门了,有个媒人婆要做一件紫色的褙子,领抹,肩头还有下摆,袖口都得绣花,锦娘笑道:“要一个月才能绣好,一共三贯。”

    媒婆则道:“魏娘子,我急着穿啊,不如这样,等我说成媒了,让新郎新娘来你这儿做衣裳如何?”

    “也不是我不愿意跟你赶工啊,您这个价钱就是去哪个绣楼,要满绣的,都不可能半个月绣好。”锦娘笑道。

    实际上她如果日夜兼程十日就能绣好,但不可能为了三贯这般熬。

    不得已,媒婆加了两贯,锦娘才道:“那就半个月,我保管跟您绣好。”

    不能因为生意差就擅自降价,这样就影响行情,锦娘上次做成了沈公子和高娘子两笔大单,其实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只不过因为建屋子,手头总是出去钱,但无论如何,只要没有动本钱还是很好的。

    这件褙子她先裁出布片,花了花样,下半晌开始绣。

    刺绣已经是刻在脑子里的行为,一拿针就开始绣了,这次绣的花样多,但是花样很简单,只有二色,而且都用平针。

    朱绣娘手里也在做中秋的刺绣,她正与锦娘道:“东家怎么不卖那个媒婆好,到时候新娘若是在咱们这儿做衣裳,岂不是又是一笔收入?”

    “虽说放长线钓大鱼,可媒人嘴里的话别信,穿紫褙子的都是给大户人家结亲的,大户人家都有专门的针线人。要不都是在大的绣楼绣,咱们这样的小铺子承接不了那么多。”锦娘门儿清。

    朱绣娘陪笑道:“东家真是见多识广。”

    锦娘笑着摇摇头。

    刺绣多半都是枯燥无味的,二人说了几句话,就开始做手中的针线。阿盈和悯芝也没停着,她们也在帮锦娘肚子里的孩子做些小衣裳小鞋子,尤其是悯芝,就是因为针线活出色才被调到蒋羡身边的。

    这样轮换着把悯芝习秋带在身边,一来是考察她们,二来便是不能让人趁虚而入。

    下午把领抹绣了一半,她起身擦擦汗,又见楼房两边的耳房建的差不多了,东边耳房是给下人做的,用的简单多了,三间小小的耳房,上面是个阁楼全部是住人的,西边则是搭建了一大间屋子,准备做仓库。

    媒人婆的衣裳做到一半的时候,之前出去住的姑太太带着一家子又回来了,她还当着大家的面给许氏日常耗用,许氏推脱半天才收下。

    如今多住进了一家人,蒋六夫人见了女儿高兴,还多吃了半碗饭。

    锦娘也让人买了些时兴点心和瓜果送到姑姐那里,她是让阿盈送过去的,阿盈回来时道:“我见姑奶奶脸上淡淡的,说让奴婢代她向您道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