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25-30(第7/16页)
的确,秦霜儿很会做人,可她还是为了自己,就跟四姑娘差不多,四姑娘房里的人赏钱不多,但是赏给外头的人大方。
但四儿也知道四姑娘为何这般,小姐们中大姑娘二姑娘有大夫人补贴,三姑娘的小娘虽然落魄,但吕小娘曾经和嫣红一样,帮着大夫人管过十几年的家,积攒的私房颇多,只有四姑娘生母家贫,她没有贴补,又不想让下人瞧不起,也只能如何了。
这些话四儿也说给锦娘听,锦娘看着她心疼的样子还笑道:“四儿,咱们做丫头的,日子比主子们难过多了,轮不到咱们去心疼主子,好好做咱们的活便是了。”
锦娘把蒋氏吩咐的衣裳做完之后,才发现右手中指处生了冻疮,好在只有一小点儿,她赶紧晚上泡热水,尽量不去抓。还好蒋氏赏了她不少东西,一对铁汤瓶、二十根蜡烛、一斤湖南山色茶、一把鸡毛笔。
铁汤瓶类似于热水瓶,一个差不多八九百文,二十根蜡烛价值四贯左右,湖南山色茶一斤九百六十文,鸡毛笔产自广西一根差不多三四文,这些统共价值六七贯。以前锦娘也觉得钱最重要,现在才知晓许多东西是可以直接以物易物的,所以除了鸡毛笔和铁汤瓶拿出来用,别的东西几乎都收着。
有了两个铁汤瓶,最方便的便是洗头发,她当即下午就洗了头发,又帮四儿也洗了头发,两人就在一旁惬意的歇息。
四儿突然道:“锦娘姐姐,你上回还说你想再去大相国寺的,咱们这下算是出不去了吧。”
“是啊,很难了,家里过完年,二奶奶又要进门了,怕是咱们针线房还要忙活呢。”锦娘摇头。
再者,她现在手里有些积蓄,也不愿意离开,离开了就怕人偷东西。
她们又不是贴身伺候主子的,还能跟着出去,锦娘出门的计划暂时耽搁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二少爷要送她师母礼物,知道师母礼佛,又通过翠纤那里知晓锦娘擅长绣佛经,遂找锦娘绣经文。
锦娘则以绣经文为由要去大相国寺买拓片,拓片一本不过一百多文,都是名家大作,二少爷立即就同意了,还觉得她细致认真。
因此,她顺利拿到了外出的对牌。
第27章
从周家出来, 她没有先去大相国寺,而是让匡三郎带她到了交子铺,现在的交子面值一般是五贯和十贯, 一贯收取手续费三十文, 两年一换,正好等她回去江陵的时候,就能换成新的交子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 若是在自己家中, 谁愿意换交子,手续费这么贵不说, 若是朝堂打仗这交子还不稳定。
从交子所出来,她手里抱着的匣子空了, 二十贯钱换成了两张纸。
但这也也避免了别人偷钱, 如此想着她心情也好多了, 四儿则羡慕的看着锦娘,识字真好,锦娘姐姐既可以绣佛经赚外快, 又能存钱, 她连这些都不会。
钱换成交子之后,她迅速去了大相国寺买拓片,又说去锦绣阁观摩。
锦绣阁显然和她想象当中高屋建瓴富丽堂皇完全不同,甚至还没有她曾经所在的蜀绣阁大,但进去之后, 会发现这里完全不同, 这里全部是按照区块分的,最前方放着的标着荣夫人手作,大抵是这一块都是荣夫人所制。
荣夫人也是绣花鸟的绣娘, 但她的衣裳用色之新雅,绣功之精妙,让锦娘自叹弗如,甚至一旁还放着她双面绣的美人图。
她边走边看,也发现不少端倪,锦绣阁最顶尖的是能绣屏风的大师,她方才问过这样一架绣屏竟然高达上千贯,但这些人也是从小件开始被客人看中,才得意做绣屏的,有实力之外,还得有运气。
“这架芙蓉花开绣的真好。”锦娘忍不住赞叹。
四儿也跟着点头:“是啊,还有方才那幅什么图也绣的很好。”
锦娘笑道:“那叫山鹧棘雀图,茶色的绢布上绣的,还挺有古意的。”
二人走马观花了一趟,锦娘也打听到了锦绣阁的模式,锦绣阁这里同样是签绣娘本人,但只是合作模式,绣娘把物件儿拿到锦绣阁卖,锦绣阁五五分成。但同样,锦绣阁的主顾多,客源多,只要放在她家,得到客人青睐的机会比别的店铺都多。
这与蜀绣阁不同,蜀绣阁是不管你做多少都是一贯,即便是陈娘子之前在蜀绣阁也不过三五贯,那都是熬了许多年的。
也难怪知晓周家出十贯的月钱,宁可背井离乡也要过来。
如此思忖着,又听匡三郎在外催促,锦娘才带着四儿离开。
回到周府之后,锦娘先去库房讨了茶色的绢布,在绣布上打了格子,又找陈娘子取了黑线和金线,黑色绣字,遇到“佛”字就用金线。
其实绣这样的并不简单,但她现在只会绣佛经,看今日锦绣阁挂的人家绣的佛像,整件绣品就用了平绣、打籽绣、印金、钉金箔各种技法,那才是鸿篇巨制望尘莫及哦。
在她绣佛经的当口,住在周家的两位举子都参加了省试,纷纷落榜,窦举子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此次落榜继续回南监读书,至于何三公子则被周大老爷推荐入汴京的国子监。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而最风光的莫属于省元,说他年纪俊朗,又有子建之才,最重要的是尚未婚配。
当然,除了这位省元之外,还有几位年轻的进士,宋朝盛行榜下捉婿,据说许多人家已经是开始摩拳擦掌了。
周大老爷也打算带女儿们出去游玩,若是能寻一位进士女婿,那就比什么都强,反正他有四位女儿。当然,这对于蒋氏而言无所谓,因为她长女已经悄悄和宰相家交换了八字,不是那些穷书生比得了的,次女也等姐姐来信,到时候就敲定了亲事,只不过她都没和女儿们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对于三姑娘,她就把吕小娘喊过来吩咐了一遍:“三丫头虽然不是我养的,但我最希望她能成就此事,我这里有几匹时兴的料子,你叫家中的绣娘也可,或者去外头找人也罢,把三丫头打扮的出众些。”
长女和次女是她生的,早已有了前程,三丫头总归是她这一派的,若能许配个进士,对周家和吕小娘亦是极好的。
当年,她拈酸吃醋,又怕人笑话,强拉了吕小娘开脸,她女儿但凡能嫁一位进士,也算是对得起她了。
果然,吕小娘知晓此事欢喜的很:“妾身多谢夫人提醒。”
女儿马上要十二了,若能定下亲事,将来就不必发愁了。那些没根基的进士,大夫人素来眼高于顶,未必看的上,可女儿若是能嫁个进士可比同样嫁个什么庶子强百倍。
她的世界很小,只有她和女儿。
大人们似乎早已定各自的前程,姑娘们却都还不是很清楚,大姑娘虽然素来端庄,但是父亲要带她们去见那新科进士,也不知是不是为她择婿?但不管是不是择婿,能一起出去玩儿,她的衣裳也得重新做。
但这是私活,她吩咐春兰道:“我有一匹翠色的布,你拿过去让锦娘帮我裁制衣裳,对了,再拿两吊钱过去。”
一语未了,见二姑娘走进来道:“姐姐也忒大方,回回都这般厚赏,本就是咱们家的奴才,赏这么些,倒是越发纵了。”
在二姑娘的眼里,她们做主子的让她做活,那是看的起她,何必要赏?她们又不是没有拿月钱,如此岂不是纵容贪墨之风。
大姑娘知晓妹妹素来被母亲骄纵,她若多说什么,反遭埋怨,故而只道:“我可没有妹妹你这样大马金刀,你虽然说的有理,但家中上下也不唯独我是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