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言情 > 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80-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80-90(第2/15页)

璘可是湖广巡抚,还有什么能求一个小秀才的!

    他们心里明了,这是为了给他造势,他们懂了,不必再演了。

    冯御史想,不就是给他看的,他知道了知道了。快回到宴席正轨,他喜欢那个卤味,真入味,真好吃。

    然而——

    顾璘扬声道:“我有幼子两岁,怕是等不到看他长大那天,你往后必是国之栋梁,到那时,盼你能拉他一把,托他一下。”

    如此和托孤没什么区别的话,让冯御史都震惊地站了起来。

    张白圭更是猛然抬眸。

    “大人!”他连忙道:“大人待白圭至情至性,白圭懂得一个道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若白圭有来日,必将大人幼子当成亲人一样!”

    陪坐的众人吃了一场酒,看了一场戏,跟做梦一样,宴会散了,便恍恍惚惚地离开了。

    冯御史嘴里叼着一根鸭脖,咂摸着嘴巴品味,见那风姿清朗的少年离去,这才笑吟吟地要了他的文章来看。

    就算是吃人的嘴短,那想要头名来做登天梯,也得他真有这个才华才行。

    顾璘在他翻看文章时,沉默不语,等看完了,这才慢条斯理道:“他年岁小,家中也无人托举,可他所思所想,能直达问题关键,不说年龄,混像是三十而立的年岁那种思想。”

    “才华横溢之人何其多!可人情世故才是为官的基础,会做事之前,还得会做人啊……”

    顾璘说得意味深长。

    当房中只剩下两人,冯御史啜饮着茶水,说起话来便随和几分,笑吟吟道:“我懂你的意思,若他的文章真能压了众人,便是一个头名也使得,你放心,我不会驳你的面子。”

    想要好名次,自己的才学也要够扎实才行。

    谁知,顾璘呵呵一笑。

    他立在窗前,看着窗外的一轮弯月,回身看向冯御史,捋着胡子,懒洋洋道:“错,恰恰相反。”

    冯御史面露不解。

    今日宴会铺垫了这么多,难道不会为了头名?

    顾璘捻着胡子,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冯御史:?

    “老顾啊,你我多年同僚,便明说了吧?”说话说一半,吃饭要磕牙的!

    顾璘但笑不语。

    “待乡试之日,我再告诉你。”

    夜风吹过,他回身坐到桌前,让丫鬟将吃食撤了,只留下白圭提来的。

    他这才毫无顾忌地啃着甜辣的鸭脖,任由津液横渡,轻嘶着道:“真香啊!”

    冯御史在心里琢磨,张居正的文章才情,确实一等一的好,想要头名无可厚非。

    他都说愿意帮这个忙了,顾璘怎么还神神叨叨。

    难道他明捧暗抑?

    冯御史不明所以,见盘中的鸭脖愈加少了,顿时吹胡子瞪眼:“可恶老顾!我才吃了几口!嘴下留肉!”

    第82章  八月初九,考生黎明入场。赵云惜又开始盘点考蓝,将笔

    八月初九,考生黎明入场。

    赵云惜又开始盘点考蓝,将笔墨纸砚和蜡烛依次摆好。

    和县试不同,乡试不让带吃的了。

    由贡院统一发放伙食,估计会有亿点点难吃。

    是夜。

    天还黑透着,上弦月渐渐满了,银辉将世间照得一清二楚,混像小太阳。

    这时,贡院中传出炮响,在催促学子快些起床进入贡院,以免错过时辰。

    赵云惜带着张白圭、叶珣、张文明一起去贡院。他们离得近,来得也快,路上被火把照得灯火通明,很明显秀才要比童生富裕很多。

    和院试时一样,家属、仆从、马车将贡院跟前的路都快堵死了。

    衙役着重打量了穿着厚实裘衣的叶珣,又看向年岁最小的张白圭,对着老熟人张文明客气点头。

    一旁的卫兵又查看考引和文书,对衣裳和考篮着重搜查,从头到尾都要掰掰看看。

    没有查到违禁品,兵卒还有些遗憾,毕竟能查出来还有赏银呢。

    人山人海。

    整个湖广地区要参加乡试的秀才都来了,身后排着乌央乌央的队伍。

    赵云惜目送三人进贡院,片刻后视线便被遮挡完全。

    张白圭不疾不徐地跟着人群找到自己的号舍,将号舍打扫干净,自己带来的考篮整整齐齐地码在座位上。

    八月初的夜,依旧很凉。

    张白圭用狐裘将自己裹住,躺倒在木板上,闭目休息,等待着日头出来,流程就和院试一样了。

    考卷是封贡院后才印的,隐隐还能闻见墨香味,张白圭看过许多状元誊抄卷,深深地为之震撼和着迷,也时刻谨记着规矩。

    他抬眸望向明远楼,那里斗拱飞檐,四面皆窗,他离得远,却还是能瞧见屋檐下悬挂的金马铜铃。

    他有些瞧不清监考官,隐隐能瞧见那一身青袍加身。

    张白圭收起视线,继续闭目养神,争取在天亮前再迷瞪一会儿。这样天亮后才能安稳做题。

    天色蒙蒙亮,天边刚泛出一丝青白,便听得号板被敲响了,巡考官开始发题。

    张白圭认真写草稿。

    乡试头一场,以四书五经为本,各出一道,总共七道题,而这七道也是关键。能不能中,排名几何,这头试最为关紧。

    张白圭全力以赴。

    他平日里写多了文章,纵然是乡试,亦觉和平日并无不同,考场是紧张,但他投入进去,便将一切混忘了。

    四书题限定三百字,五经限定五百字,他将草稿写完,天便大亮了,手有些僵硬,他便拢着手,抱着汤婆子暖手,一边闭上眼睛,将草稿再在脑中过一遍,精炼语言、斟酌用词。

    等手暖了,再将汤婆子放在腿上,认真地誊抄试卷。

    等他写到第三道题,太阳出来了,晒得他有些热,便将身上的狐裘铺在座上当软垫。

    快晌午时,白圭写饿了,号舍的小铃便敲响了,兵卒过来发饭菜,有些凉,他便购买了炭火和小锅的服务,他也不嫌弃,将号舍的饭菜一窝蜂地倒进去,来个乱炖。

    好不好吃并不打紧,暖融融能填饱肚子,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他慢条斯理地挑着吃了,可让周围吃着微凉餐食的学子沉默了。

    只有零星几个有钱学子要炭火了,这得十五两银子,一般人舍不得。

    趁着下午暖和,他没有耽搁,在太阳落山前,将试卷誊抄干净。晚上虽然会发烛火,可夜间寒凉,写字到底不如手暖时漂亮。

    细细检查三遍,通读文章后,觉得并无丝毫错漏之处,张白圭这才起身去交卷,由着监考官在他卷上改印。

    天色微暗,龙门隐约可见,他披着狐裘,拢着手,漫不经心地放空自己。

    他在心里仔细思量过,和巡抚大人私交甚笃,监考官对他的印象也不差,他不求能大开方便之门,只求平稳度过。

    很快,偌大能容纳千余人的贡院中,学子渐渐起身,汇聚在龙门处,等待着出贡院。

    张白圭人小,但身量高,在人群中清瘦如修竹,极其惹眼。

    他试图在人群中找到亲爹和叶珣,却被层层叠叠的头巾挡住了,人群晃动,终于露出两人。

    三人对视,互相颔首示意。

    “居正?”一道略带迟疑的声音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