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言情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260-2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260-270(第12/27页)

什么,最后都会变成种田和基建。

    但不管怎么说,玩家们还是达成了雁来最初的期望,那就是让底层普通人知道大唐的生活有多好,从而在心态上更偏向于大唐。

    所以虽然任务已经彻底跑偏了,她也没有去纠正。

    从一开始,这款“游戏”,最吸引玩家的,不就是高真实度和高自由度吗?

    也正因为这个世界的所有变化,都是玩家一点点达成的,所以他们才会对它报以特别的、深沉的热爱。

    第265章  谁知道战争哪一天就会到来呢?

    施青青对新活动没什么兴趣。

    不管是挖煤还是经商, 都不太适合她。所以她跟几个同样咸鱼的玩家组了个低保队,每天上线刷一轮挖矿任务,就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施青青也没想到的是, 挖煤还给她挖出了新事业。

    煤矿附近有不少荒坡,土质相当不错——毕竟是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这里是两国交界之处,地广人稀, 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垦荒耕种。

    施青青当即决定将这些荒坡全部拿下。

    拿地倒是很方便。

    虽说从朝廷的方面来看, 耕地大量集中在有钱人手里,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天兵当然例外。毕竟天兵代表的就是雁来, 就是朝廷, 跟那些在当地繁衍生息、盘根错节的世家豪右不是一回事。

    更何况天兵在种子选育、品种培养、肥料制作以及田地管理等方面都有优势,他们种的地,产量总是要比一般百姓种的高些。

    不过准备开垦的时候, 施青青就遇到了新难题, 人力不足。

    蜀中商贸兴盛,就代表大部分人不会被困死在土地上, 都有自己的营生。

    剩下那点人, 这两年也都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到蜀中来开发新事业的可不止她一个, 第五交响曲的工坊、游悠悠的茶园, 甚至还有在长江上运货的船队, 都很需要人手。

    就连出高价雇佣玩家都没人来,一样是体力活,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挖煤肝新活动。

    就在这时,施青青在论坛上看到了玩家吐槽吐蕃牧民贫穷的帖子。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楼主还发了一段视频,让大家能看到吐蕃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

    但施青青既没有注意到四处漏风的毡帐, 也没有注意到面黄肌瘦的吐蕃百姓,而是第一时间看到了山上自由吃草的牛群。

    牦牛……好像也可以耕地哈?

    靠人工开荒,效率自然是没法跟畜力相比的。

    玩家刚在西域落户,条件最艰苦的时候,什么马拉犁、人拉犁都经历过,牦牛好歹是牛呢!

    后来她们的地盘越来越大,收了葛逻禄,又收了回鹘,手里的耕牛资源才日渐宽裕。但是牛的成长期长,还是跟不上玩家扩张的速度,而且要将那些地方的耕牛运过来,成本太高,所以施青青根本没考虑过。

    现在看到牦牛,她才豁然开朗。

    这才是更适合西川这片土地的牛牛啊!!

    施青青当即打开面板,给自己认识的组建商队参加活动的玩家发了私信,让对方帮自己买采购一批牦牛。

    有生意做,虽然是从吐蕃往大唐买东西,但行商玩家依旧十分高兴,爽快应下。

    施青青正盘算着以商队的赶路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货,对方又发来了新消息,问她,“你光要牛吗,要人不?”

    “什么玩意儿?”

    “啊,就是人啊,你不是说要开荒嘛,那肯定也需要劳动力吧?你是没看到那些牧民,也是可怜见的,家里已经没啥吃的了,饿得皮包骨头了都,反正你把牛买走了他们也没别的事干,要不一起过去给你种地得了。”

    施青青一想也是,那牛再任劳任怨,它也不能自己拉犁呀,还得有个人在后面扶着。

    那就来吧。

    这不是正好人手紧缺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笔交易很快被人发上论坛,其他行商顿时恍然大悟。

    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他们不仅有样学样,还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因地制宜,很快就整出了更多的操作。

    没有钱,就直接用手中的商品抵账,然后把人和牛带回大唐交给客户,再赚一笔。

    像施青青这样需要雇佣大量工人的老板不多,劳动力市场很快就饱和了,他们干脆自己投资,买地开荒。

    平原地带的荒地都被占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将主意打到高原山地,这地方种粮食不得行,但是种个果树什么的再合适不过,在现代也是拳头产品,而且距离吐蕃也更近。

    对于这种种变化,一开始吐蕃人是怀着戒心的。

    他们会答应玩家的条件,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或者说,原本没有任何办法,也能继续忍一忍,现在有了另一条路,就想试试。

    但他们对大唐的了解毕竟不多,所以真正被劳务输出到大唐的,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孩子,还不能当成整个劳动力来用,偏偏又在长身体的年纪,吃得比成年人还多,留在家里也养不起,不如送给有钱的大唐人去做奴隶。

    没错,吐蕃人根本没法理解、也不相信玩家画的各种大饼。

    怎么可能有人这么好心,大老远带着他们进城去做活,又管吃又管住,还能领工钱?

    就算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也落不到他们身上。

    所以他们觉得大唐人是用粮食、燃料和各种日常所需的小物件,交换了奴隶——在吐蕃,像这样的交易并不少见。

    但即便只是去做奴隶,跟着好心的、富裕的大唐人,也比在家里饿肚子,长大一些就被东本征走去服兵役强。

    所以他们警惕,却顺从。

    也所以,玩家根本没有察觉到这种警惕,乐呵呵地把人领回来,就开始安排工作。

    然后吐蕃人就发现,玩家画的那些饼,居然全都是真的!

    大唐的百姓过的竟然是这样的日子,不、应该说,大唐的百姓竟然连这样的日子都不愿意过,才要从吐蕃招人。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人人都偷偷哭了。

    在过得最惨的时候,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惨,对自己的遭遇也是麻木的,不会为这种事哭泣,但现在从困境中走出来,看到了更好的生活,反而开始委屈。

    委屈之后,就想着赶紧把自家的亲朋乡里都叫过来。

    这期间自然也发生了一些波折和误会,不过随着玩家开垦的土地逐渐靠近吐蕃,更多的消息传到耳朵里,大家也不得不相信了。

    就这样,原本沉寂的两国边境热闹了起来。

    ……

    一开始,对于这样的变化,驻守在边境的将领都不以为意。

    在一般人想来,一直在互相起冲突的两方势力,边境的百姓应该互相仇恨,见面就眼红掏刀子。

    但实际上,大家住得这么近,免不了会有来往,有来往就会互相了解,了解之后,对方就不再是抽象的“敌人”,而是具体的、鲜活的人。

    仇恨并不会消失,但对于活着就要用尽所有力气的人来说,也没那么刻骨铭心。

    所以不打仗的时候,大家也很少剑拔弩张,人员往来和贸易都是很常见的。

    哪怕尽管官方明令禁止。

    何况现在两国结盟,吐蕃国中对于互市贸易是十分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