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言情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190-2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190-200(第18/27页)

   在大唐,和娘这个年纪的女孩,都已经很懂事了,知道这样其实才是正常的、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柳氏的血脉总要延续,家务事总要有人操持,女眷之间的交际总要有人出面,她也确实需要母亲教导。

    可是、可是……和娘抿紧了唇,将那一瞬间涌起的愤怒与反感压了下去。

    她几乎是有些惊恐地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贞静柔惠”了,她好像变成了一个坏孩子。

    就在这样的恍惚与恐惧之中,和娘听到阿爷的下一句话,“薛娘子,就是你薛姑母很喜欢你,想收你做弟子,你愿不愿意?”

    好像溺水的人终于得救,和娘用力吸了一口气,有些茫然地眨了眨眼,片刻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开口时甚至仍带着几分颤抖,“我,我愿意。”

    柳宗元注意到了那一点颤抖,心头不由酸涩起来,下面的话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我来吧。”柳宗直轻声道。

    柳宗元摇了摇头,吐出一口气,“我来说。”

    和娘又紧张起来。

    “和娘,你已经是大孩子了。”柳宗元慢慢地措辞,“跟着薛姑母——以后你得叫老师了,跟着老师要学的东西很多、很辛苦。”

    “和娘不怕辛苦。”小女孩坚定地说,“我会用心学的。”

    “好孩子。”柳宗元不敢看她,偏开视线,“因为要学很多东西,很辛苦,所以你、你得搬到老师家里去住,可以吗?”

    和娘看出了父亲的痛苦和愧疚,因为他表现得实在太明显了。

    这让她忍不住猜测,难道是新妇不喜欢我,所以要把我送走吗?

    “我以后不能回家了吗?”小女孩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问。

    “当然可以!”柳宗直抢着道,他慌慌张张地走到和娘面前,摸摸她的头,在她面前蹲了下来——以前他跟和娘说话的时候不会这样,是最近跟天兵学会的,他看着和娘的眼睛道,“其实拜了师,跟随老师学习生活是很常见的。”

    说着还举了几个例子,都是最近才结识的同僚。

    对于那些寒门士子来说,出门游学、拜师,是很常见的事,毕竟自家没有那么多藏书,也没有长辈教导。

    虽然……他们离家的年纪也不会这么小,但和娘走得也没他们那么远。

    和娘小声说,“阿爷和十叔没有。”

    “是啊。你阿爷是跟着你大父学习,我是跟着你阿爷学习,所以没有拜师。”

    柳宗直说到这里,心下也有些感慨,这就是世家子弟的优势,哪怕河东柳氏已经很久没有出过高官,但代代都有人出仕,家传的学问就足以教导出一位进士了。

    和娘没有问为什么不是阿爷和十叔教导自己这种话,她和他们当然是不一样的,她要拜的师父是女子,要学的东西也不一样。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第二日从宫里回来,柳宗元就拎束脩,柳宗直拎行李,带着和娘去了薛涛的住处,在几位同僚的见证下,让和娘行了拜师礼。

    他们这边依依不舍,百般滋味,但是这消息传出去,反倒是给不少家中有女儿的同僚提了醒。

    是了,天兵如日中天,连朝政都能左右,就算他们不打算更进一步,以后的局势也跟从前大不相同了,女子自然也有机会做一番事业,对家中女儿的教导,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了。

    柳宗元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他们也不能落后。

    只是好的先生难找,好的女先生更难找,能教经史子集的女先生,那更是找遍天下都没几个。

    这么一想,同僚们顿时赞叹起柳宗元的眼光和决断来。

    薛涛不仅学识出众,还极得雁帅看重,天下还有比她更合适的老师吗?

    虽然慢了一步,但竟也有不少人找到薛涛,明里暗里表示也想把孩子送到她那里求学。

    大唐还没有书院和私塾,世家子弟都是跟着长辈学习,但如果有好老师,也会把孩子送到交好的家族去求学,一个老师往往会带好几个学生。至于那些愿意收徒讲学的大儒,更是有无数寒门士子慕名拜师,模式有点像是孔子收徒,学生的年纪、进度和天资都不尽相同。

    薛涛完全可以多收几个学生嘛!

    什么,她每天要上半天班,只有半天时间上课?那不是更好,就连官场上的各种规矩和人情往来,她也都能一并教了。等学生出师了,还能给她当幕僚,历练几年,这种机会可不好找。

    薛涛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样打开局面的。

    不过和娘也就算了,别的学生,她就要考察一番再决定收不收了。

    众人也没意见,毕竟他们也听说了,和娘是薛涛自己看中的——柳宗元想把孩子送走的事,才刚有了一个念头,除了刘禹锡这样亲近的人,就只有玩家知道。

    雁来倒是被这事提醒,想起了推广教育的事。

    其实西域已经在搞了,不过具体的学制、教授的范围以及课本的编写等等,都还在摸索之中。

    大唐毕竟是大唐,不能直接把现代那一套全部搬过来。

    不过这样也好,等到西域那边摸索得差不多了,大唐这边税改也已经推广完,百姓家有余粮,才有心力送孩子去上学。

    明年,最迟后年应该就可以了。

    正好薛涛这边开始收学生,大唐的士族肯定会受刺激,开始需求好的女老师,过两年肯定会涌现出一批教育人才,到时候直接收编过来。

    ……

    元和四年十一月初一日。

    无数玩家聚集在洛阳城外的码头,准备乘船南下,前往宣州迎接李白的灵柩。

    其实玩家来来去去的,都很正常,今天之所以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主要是这回雁来也要亲自过去。

    而雁来之所以亲自走一趟,当然不只是想去打个卡。

    除了去见一见李白的两个女儿,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之外,这一趟还有一个小目标要完成。

    之前高崇文临死之前,玩家去索要古籍的事,也是给官方玩家打开了思路。

    人总是会死的,尤其是大唐这些节度使。既然雁来可以在无主的洛阳宫开复活点,当然也可以在节度使去世的藩镇开新的复活点。

    高崇文那边,一是收到消息太晚,二是距离长安太近,性价比不高,所以雁来没有过去。高崇文去世后,朝廷很快就任命了新的邠宁节度使。

    不过玩家这么一搜,惊喜(?)地发现,元和四年十一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也要没了。

    按理说,像淮西这种距离洛阳很近,周围又都是大唐地盘的节度使,很难成为藩镇,但他就是成了,全靠德宗出力。

    建中三年(783年),淄青节度使李纳谋反,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命讨伐,却暗中与李纳勾结,串通河北藩镇,各自称王,这就是四王之乱。第二年泾原兵变,德宗出奔奉天,李希烈更是直接称帝。

    虽然没两年李希烈就被部下毒死了,但德宗已经开始摆烂,于是陈仙奇杀李希烈,吴少诚杀陈仙奇,淮西从此走上了下克上的藩镇之路。

    所以在历史上,吴少诚死后,他的儿子同样打算自立,然后被他的义弟吴少阳杀死,取而代之,上书请求朝廷授予节度使。

    宪宗答应了,毕竟按照历史,这会儿吐突承璀还在打王承宗,屡战屡败呢,朝廷没法两线作战,只能先安抚他。

    直到五年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