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言情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160-1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160-170(第22/26页)

做了多少准备,听说官府的公差来了,还是会忍不住心慌害怕。

    章立早注意到了,但这回他没再让他们回避,按照胡老师的说法,斗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们总要习惯的。

    “走!”他招呼众人,“到村口去迎一迎。”

    村民们虽然害怕,但因为人多,倒也没人退缩。

    一行人来到村口,正好胥吏和衙役也赶到了。

    官差这一方本来是凶神恶煞,要给这些贱民一点颜色看看的,结果迎面撞上几十个人的队伍,自己反而唬了一跳。

    别看这些村民平日里老实巴交的,但这可是河北!这些村民打过山贼,斗过土匪,甚至可能连溃兵乱兵都对抗过。要是没有这股彪悍之气,这村子也不可能到现在还好好的。

    这些年来,河北之地死绝荒废的村庄还少么?

    他们平日里听话,那是慑于官府的威势,不想做乱民,而且只要没有战乱,上面的盘剥也不至于让人活不下去。

    可这些人一旦聚集起来,成了规模,就算是官府也要提心吊胆的。

    这个姓吕的小吏反应极快,立刻止住了衙役们的脚步,自己也换上了笑脸,问道,“王坡村的村正何在?官家有命,速来听取。”

    这一趟出的是公差,催的是官府的粮,他犯不着跟这些人起冲突。

    只要把这里的情况弄清楚,回去上报便是。

    看到章立早陪着村正从人群中走出来,吕粮吏微微吐出一口气,果然是这些天兵在折腾!要是没有他们在背后撑腰,这些贱民哪敢翻天?

    心里这么想,他脸上的笑容却越发和煦,只当没看到天兵,对村正道,“王村正,朝廷的规矩你是知道的,眼看着这夏税的期限就快过了,你们村中的税可准备好了?”

    他心想这群人一副要抗税的样子,肯定会说没有,那他转身就走。

    结果王村正说,“已经备好了,吕粮吏请进村来验看。”

    吕粮吏只能硬着头皮领着人进了村,特意叮嘱几个衙役不能离了自己左右。

    不一时众人就到了村正家的粮仓。

    看到粮仓里堆放着的麻布口袋,吕粮吏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数量不对,少了很多。这肯定不可能是王村正搞错了数目,一看就是故意的。

    吕粮吏也懒得跟他们打机锋,直接转身问道,“这就是王坡村的夏粮?全都在这里了?”

    村正道,“都在这里了。”

    吕粮吏一忍再忍,还是没能忍住脾气,皮笑肉不笑地道,“王村正说笑了,你们村也不是头一回纳粮,怎么连数目都弄错了?”

    “哪里错了?”这回开口的是章立早。

    吕粮吏脸上的表情一僵,声音都放低了几分,“这王坡村有户三十七,田亩两千,该纳田税一百石……”

    “这里正好一百石。”章立早指了指仓库。

    吕粮吏的面皮抽了抽,“这位郎君说笑了,除了田税,还有户税,另外盐税、酒税、牲畜税、路税等等……原本这些都该纳钱,是上头体量小民不易,这才特意开恩,许他们直接纳粮。还是说,王坡村愿意纳钱?”

    最后这话,是冲着王村正说的。

    纳粮会被挑剔品相质量,纳钱的花头就更多了,官府完全可以联合城中商户,在交税期内压低粮价,用更少的钱收更多的粮,而这些钱最后又会作为税钱交上来。

    之所以没这么搞,是因为百姓的数量已经少到了一个有些危险的地步。

    河北因为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必须要屯驻重兵。成德如今就养着将近二十万的大军,但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却只有不到五十万户,算来是两户人家养一个士兵,这还不算那些不事生产但生活糜费的官员及家眷亲故。

    单从数据上来看的话,这个数字实际上并不离谱,大唐境内也差不多。

    但是大唐土地广袤丰饶、商业繁盛富庶,成德却多贫瘠之地,亩产也低,民生自然更加艰难。

    目前这种情况,差不多就是极限了。现在又不打仗,万一盘剥得太厉害,说不得百姓就直接逃到其他地方去了。

    见王村正不说话,吕粮吏的声音又变高了,“差点忘了,田税的数目也不对,上头说了,今年要加收……”

    “没有。”章立早打断他的话,“加收的也好,那些乱七八糟的各种税也罢,统统都没有,今年的夏税就是这一百石,你们要就拿走,不要就算了。”

    “你!”吕粮吏下意识地瞪眼,对上章立早的视线,又软了下来,“郎君莫要为难小人,这规矩是朝廷定的,天下的税都是这么收,这些话,你跟我说也没有用啊!”

    “那就回去转告你的长官。”章立早说,“以后王坡村的税都这么交,等长官同意了,我们再将粮食运到县城。”

    吕粮吏听到这话,磕巴都不打一个,麻利地应道,“那小人这就回城禀报。”

    然后迅速领着人溜了。

    眼看他们有些狼狈的身影消失在村口,村民们紧张的情绪顿时都松弛下来。

    从来都是官差凶悍,对他们呼来喝去、动辄打骂,乃至吃拿卡要,这还是头一回见他们仓皇逃走的,实在叫人心里痛快!

    ……

    吕粮吏回到县城时,天已经快黑了。这是因为他要催收的不只是王坡村的税,所有这条路附近的村子,都归他管。

    平时去村子里,都是又吃又拿,今天却是连水都没敢喝一口,这会儿又累又饿又渴,但吕粮吏也不敢耽误,匆匆赶到县城,要将情况禀报上去。

    但到了这里,他才发现自己其实根本不用这么着急。

    因为本县所有的粮吏,这会儿都在县衙,显然也遇到了跟吕粮吏差不多的情况。

    呃……也不是都差不多,其中还有两个鼻青脸肿、浑身都是泥污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起了冲突。吕粮吏看得心惊,暗自庆幸自己带着衙役只是为了虚张声势,没蠢到与那些村民和天兵动手。

    他们是真打人啊!

    全县没有一个村子交税,这么大的事,整个县衙从上到下都惊动了,就连县令也被人从宴席上叫了回来,商议对策。

    听说此事,县令又气又怒又怕。

    百姓一旦走到抗税这一步,距离造反也就不远了。

    这县令是个草包,全靠上面有人才能坐上这个位置,虽然看不起那些贱民,觉得他们不识好歹,但他胆子也小,真怕那些贱民什么时候就打进县城,把他给做了。

    于是回到县衙,县令胡乱安抚了下面的属官几句,命令他们想个对策,自己就急吼吼地回到后衙,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他这动静,自然瞒不了人。

    正在前面商量对策的属官们听说此事,顿时气了个倒仰,连忙赶过去将人拦住。

    县令才是主官,这种事必须要他来拿主意,他跑了,剩下的人怎么办?性命攸关,大家也不怕得罪有背景的县令了。

    见众人表情不善,县令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顿时心慌意乱。

    这时,在他身旁护卫的几个家奴之中,忽然有人开口,“诸位官长误会了,我家明公并非畏惧而逃,只是事关重大,恐怕不是县里能处理的了,必须要上报州府,必要时调遣兵马平叛。诸位切莫再耽误功夫,尽早放我家明公离去才是正理!”

    众人一听,都迟疑起来。

    县令是不是逃跑,他们自己会看,但他若是真的能请来州府的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