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160-170(第13/26页)
“建议是可以答应。”
毕竟对方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葛逻禄别看只是一个部落,实际上却是占据了大片突厥故地,东北接回鹘,西南抵中亚,面积不比现在的安西四镇小。
白送的好处为什么不要?
果然……雁来深吸一口气,大概人在危急之下,脑子就是要转得比平时更快一些,居然还真给她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我就算了吧,你说,我把这个义子介绍给皇帝怎么样?”
“嗯?”郝主任一愣,但细细思量,又觉得未尝不可。
安西既然还是大唐的一部分,这个义子雁来认,还真就不如皇帝认,显得光明正大。
反正大唐也不可能在这里驻兵,顶多派几个官员过来,那一应事务不还是他们说了算?还可以趁机跟朝廷要钱要粮要官职待遇。
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
这种能给脸上贴金的事,大唐君臣必不可能拒绝,那她们要点好处不过分吧?
“行。”郝主任很爽快地答应了,“那我们先做好预案,等人到了龟兹再跟她谈。到时候你要亲自参与吗?”
“我就算了吧。”雁来立刻婉拒,想了想又道,“对了,让那些从大唐来的官员都参与。”
上回于阗打得太快,搞得他们紧赶慢赶也只赶上了收尾,没分到什么功劳,这回都给补上。
郝主任点头,正要走,却见雁来突然想起什么,一拍脑门,“对了,那个义母太吓人了,我刚才还想问来着,那个谁都还没见过我,从哪里感受到了我的强大和仁慈?”
“……好像是听到玩家说,你亲自包了粽子给大家发福利。”
“啊?”雁来茫然。
“很有用的。”郝主任笑道,“所有收到端午福袋的人都十分感动,对了,还有人写了道谢的诗文,你没看到吗?”
雁来视线落在今日份的文件上,尴尬地咳了一声,“现在就看!”
这一看,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敢情玩家是真不怕浪费声望值,居然万里迢迢,给长安和洛阳的名人们都送了一份福袋,至于西域的自己人,就更不会落下了。
郝主任已经走了,这里没人,雁来将一首首诗作摆在桌上,慢慢欣赏。
不知道这里面有几首能流传到后世。
虽然她现在应该也不需要靠名人赠诗才能青史留名了。
不过还是要继续努力,争取能在史书里单开一章!
……
虽然护送阿史那古丽雅(葛逻禄版)的队伍还在路上,但因为这件事是在直播间里发生的,事情又颇具戏剧性,所以玩家之间已经传遍了。
这会儿论坛上讨论的都是什么时候出兵,多久能打下来。
无论任何时候,开疆拓土、扬威国外,都是十分振奋人心的。
虽说距离开战估计还有很久,但是长安城里的玩家表现出来的异样兴奋,还是被俱文珍领导的大唐版东厂注意到了。
玩家聊天是从来不避开NPC的,除非当面说人坏话。所以很快俱文珍就得到消息,西域又有异动,安西军好像要跟葛逻禄开战。
本来大唐在西域驻兵就是为了应付这些异族,会起冲突才是正常的。但这可是天兵!葛逻禄才多大点地方,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就能彻底平定,安西军的势力又要大涨了。
俱文珍想到这里,不由得长叹一声。
就算知道了又如何?西域的事,皇帝和朝廷根本无力去管。再者说,那些天兵要是能把精力放在别处,总比在大唐境内折腾的好,大家都能省点心。
这样安慰完自己,他便站起身,打算去将这消息告知皇帝。
皇帝让他成立这支队伍,就是为了刺探消息,他当然不能隐瞒。只是……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情况下,究竟是心里有数好,还是蒙在鼓里好?俱文珍也分不清楚。
但无疑,他和皇帝都选择了心里有数。
“义父……”这时,来报告消息的内侍支支吾吾地开了口。
俱文珍一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皱了皱眉,“有话就说,这是什么样子?”
“……是有个消息。”内侍低头道,“上回义父说要找擅长理财的人,儿子等倒是打听到了一个。”
俱文珍猜测这人选估计有点问题,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凭他是什么人,只要陛下想用,自然就能用,便笑道,“是什么人,值得你们这样吞吞吐吐?”
“是……是郴州司马程异。”
俱文珍脸上的笑意消失了。
说程异他或许想不起来,说郴州司马,那可是印象深刻。
因为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之一,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也是他俱文珍亲手斗倒、驱逐出京的政敌。
第166章 每一个字都是编的。
和俱文珍一样, 李纯也是对郴州司马这四个字记忆犹新。
毕竟这地方还是他亲手点的。
不过四年过去,李纯对当初的事情又有了许多新的理解,心中的芥蒂倒是消了很多。作为胜利者, 他本来就可以摆出宽容的姿态,何况李纯是皇帝,再怎么不喜革新派, 也不会像俱文珍那样将之视为政敌, 防备警惕。
当然最重要的是,跟负责摇唇鼓舌的那些人相比,程异这种实干派没那么敏感, 被起复之后想来也不会旧事重提。
所以听俱文珍说他擅长理财, 李纯便问道,“可有此人行状?”
“行状”也就是大唐官员的履历,里面会记录一些重点事迹。
俱文珍既然决定开口, 自然是做好了准备, 递上了程异转迁为虞部员外郎,充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时自己写的行状。
看到革新派给他分派的官职, 李纯也就心里有数了。
大唐搞创收本来也没什么新花样, 基本上就盯着盐铁专营这两项, 尤其是盐, 从扬州到京师这一条路上, 水陆两道都有专门的转运使衙门负责。不过也确实不需要更多了,盐铁都是日常所需之物, 利润丰厚,只不过大部分钱收不上来而已。
安史之乱后, 时局崩溃,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 大唐启用了不少擅长理财的官员,基本都是把他们派去江淮一代经营贡赋。
既然连革新派也看中程异这份才能,让他负责财税,那就说明此人确实可用。
就像俱文珍想的那样,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皇帝想用,那就能用。
只是这话不好从李纯自己口中说出来。
这一点俱文珍也预料到了,他对李纯道,“吏部尚书、盐铁转运使李巽抱病已久,已经上了数封请求致仕的折子。”
李巽就是朝中最擅长理财的大臣,让他来举荐程异,恰如其分。
“那就让他上书吧。”李纯道,想了想又说,“至于致仕的折子,暂且留中。”
这也算是朝廷给有名望、有身份、有地位的朝臣的优待。因为唐律规定,官员致仕之后只能领半俸,各项在职时拥有的待遇,也会取消,所以为了优待老臣,通常都不会允许致仕,让他们在职位上终老。
当然这种做法也常常为人所诟病,因为这样的官员多半已经不能视事,却还要占着一个位置,就会挡了别人的路。
不过李巽还真不是这种人,他即便在病中,也会定期召见属官,询问各项事务的进展,是个掌控欲非常强的人,上书致仕也只是走个流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