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古代言情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160-170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160-170(第1/26页)

    第161章  我的是我的,皇帝的是皇帝的。

    出发前往河北之前, 玩家催着李纯先把之前许诺的赏钱发了。

    其实以朝廷的效率来说,从做出决定到钱发到每个人手中,拖上三五个月都不奇怪, 甚至拖到最后干脆不发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军队和藩镇动不动就哗变、叛乱, 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

    底层军士的军饷经常领不到, 就靠临阵之前发的那点赏钱过活,结果忙活半天,说好的赏钱没了, 群情激愤之下, 再被有心人煽动,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所以在这个时代,兵经常是跟痞、匪之类的字眼结合在一起的。

    李纯其实也知道这钱不能不给, 真要是逼得天兵动手, 那就不是一场泾原兵变了。但想到要一次性拿出这么大一笔钱,他就忍不住想拖一拖。

    但在玩家看来, 没有即时到账就是有问题。

    就算是大型任务, 那也是做完一环就领一环的奖励, 要不然谁有动力刷任务啊?

    所以不给钱他们就不走。

    李纯只得又召集朝臣商议, 想让国库也出一部分, 但户部的官员咬死了不松口。眼看就要打仗了,到时候势必又会有一大笔军费开□□就够他们头疼的了, 哪有余力去填皇帝的窟窿?

    最后李纯还是忍痛从私库支取了这笔钱。

    这可都是他一点点攒下来的钱啊!看似皇帝富有四海,但那些都是要收归国库的, 怎么花要经过廷议。他真正能动用的,就只有下面官员送上来的进奉, 一次通常也就是几千两银子,要攒下这三百万缗,哪里容易?

    事实上李纯登基三年多,收到的钱还不够这个数的。如今内库里的金帛珍玩,都是他的祖父德宗攒下来的家底。

    但是没办法,神策军那边已经是群情沸腾,全靠天兵压着,所以不敢闹出大乱子。要是天兵这时候抽身,他可没法收场。

    想到这里,李纯越发渴望掌握属于自己的军队。

    只要自己手中有一支万人精锐,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处处受人掣肘了。

    但是要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而且还要培养成……不说能战胜天兵,至少不能差太多的精兵,所耗费的钱粮,也必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而想要让这支军队完全忠于自己,这笔钱就不能从国库出,必须由内库支取。

    但内库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虽然到了现在,各地的进奉都已经成为常例了,但那是他们“自愿”的,皇帝不能主动索取,这收入就不够稳定。

    所以一想到已经支出的三百万,以及不久之后的五百万,李纯就更加心痛了。

    他只恨自己没早想到那么好的主意,这八百万缗若是留在自己手中,何愁不能培养出一支强军?现在却这么轻易地许了出去。

    其实这也是中晚唐的现状,大部分的收入都充作了军费,而军费养的却是藩镇手中的军队,还有神策军那帮废物,所以钱花了,好处别人得了,朝廷却是积弊越来越深、势力越来越弱、能够直接管理的土地越来越少。

    治下人口数量锐减,却还要承担原本的赋税,不堪重负的百姓,最终酝酿成了一场王仙芝黄巢大起义,让藩镇彻底看清了中央朝廷的虚弱疲敝,最后盗匪出身、对皇权没有任何敬畏之心的朱温结果了大唐。

    李纯看不到那么远的未来,但因为天兵的操作,他忽然意识到了这其中的悖论。

    毕竟藩镇向朝廷伸手要钱,那都是钝刀子割肉,就算要犒军,一次顶多也就一两万人,哪像天兵,一次出动就是十几万人,一开口就敢要五百万缗!

    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

    军队,军队,军队。钱,钱,钱!

    这一刻,李纯终于感受到了祖父对于金钱的那种热切与贪婪。

    人的想法一旦出现倾向,无论再怎么掩饰,也多少都是会露出几分端倪的。何况李纯身为皇帝,其实不太会、也不太能隐藏自己的想法。这段时间,他频频前往校场看神策军演武,又不断翻看与财务相关的旧卷宗和奏折,根本瞒不了人。

    俱文珍第一时间察觉到了皇帝的这种变化,稍稍一想,也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其实俱文珍多少可以理解皇帝此刻的心态。

    那种急切地想要抓住什么的感觉,在被打压的那两年里,他已经十分深刻地感受过了。

    但当时他还能看准时机,成为皇帝手里的刀,现在的皇帝却根本无处借力。

    不过对俱文珍来说,这并不是坏事。

    皇帝有了危机感,才会需要他们。

    缺钱花这种事,皇帝是不会对李吉甫说的,只有他们这些宦官,才能放下身段,去替皇帝敛财。这是无论李吉甫风头再盛、再得圣心都无法改变的,也是俱文珍正在等待的机会。

    ……

    在这件事情上,所有的宦官都是利益共同体,俱文珍干脆将宫中各个派系的人全都请了过来,共同商议。

    不过情况是这样的,宦官虽然很会捞钱,可他们平时都是给自己捞的啊。虽说也会时不时地进奉一部分给皇帝,但是要他们直接把能够传家的产业献上去,那大家还是有些犹豫的。

    我的是我的,皇帝的是皇帝的。

    皇帝都富有四海了,而我只不过捞了一点小钱,这是我应得的。

    不止是文臣们会这么想,宦官也一样。

    对此俱文珍也不意外,虽然他自己是权欲大于贪欲,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皇帝让李吉甫介入神策军的改革,分薄他手中的权力时,俱文珍会感到警惕和愤怒,那他自然也不能指责这些人太爱财,强求他们将家产献上。

    “罢了。”他摇头道,“那就去打听一下哪里有擅长理财的人,举荐给陛下,若当真可用,对你们也没有坏处。”

    “擅长理财的人没有,倒是有一大笔现成的钱财,只不知陛下会不会收了。”一个宦官忽然道。

    “这话怎么说?”俱文珍来了兴趣。

    而提起这件事,在座的居然有不少人知道。

    原来是王承宗派人携带重金秘密前来长安,正在到处撞路子,而他们第一个要找的,自然就是宦官的门路。

    这倒不是说有多信任和亲近宦官,只是宦官的门槛低而已。

    那些在御前说得上话的清流文官,哪里会把他们这种人放在眼里,就算想送钱,也根本不得其门而入。

    宦官就不同了,宦官来者不拒,而且胆子也大,什么样的钱他们都敢收。

    不过收钱是一回事,办事又是另一回事了。一听说他们的来意,宦官们纷纷拒绝,开什么玩笑,他们要是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还至于在这里跟这些人磨牙?

    虽然只看他们的出手,就知道必定带了一大笔钱,大家都很眼馋,但是考虑到这些藩镇骄兵悍将的行事,也不敢太出格。

    只是都将他们当成了笑话看。

    谁知现在俱文珍突然说要给皇帝弄钱,这不就有人想到他们身上去了。

    帮忙说一句话的事,成了自己还能再去讨要一份谢礼,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放在以往,俱文珍也只会将之当笑话听,但现在,他却是心下一动。

    收复成德,是李吉甫复相之后主持的第一件大事,若是能给他搅合了,那可不仅是办事不利,还让陛下白白损失掉了数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老怀表文学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老怀表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