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表文学 > 悬疑灵异 > 我靠医术养夫郎

60-80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靠医术养夫郎》60-80(第1/24页)

    朝日

    西山尚不算陡峭, 亦小有修葺,有石阶通达山顶,并?有一小亭做赏景之用。

    只雨后石阶湿滑, 并?不好走?, 步故知背着箩筐,想搀扶祝教谕同登, 但都被祝教谕拒绝了:“行矣,老夫还能跟上, 莫要停留。”

    步故知也并?未强求, 只是拾阶而上之时,多有注意祝教谕步履。

    这一趟走的比平时慢了些,中间祝教谕也险有滑倒,但好在都被步故知及时搀扶住了,也算是小有惊险, 不过终是登了顶。

    东平县本就属平原丘陵交界地?带, 故县中并?无高山, 而这西山就已算是县中最?高之处了。

    大约已过了辰时, 金轮不再掩于东山, 而是攀上天际,朝曦漫漫, 明?彻天地?。

    祝教谕坐在亭中,逐渐平复了呼吸, 却发?现步故知正看着朝日出神:“故知,观日伤眼,回来?吧。”

    步故知才转过身, 卸下了箩筐,走?到祝教谕身边, 恭敬一揖:“教谕领故知攀此西山,不就是为让故知观此景吗?”

    祝教谕一怔,随即朗笑出声,以指续点步故知:“你?呀你?呀,心思透彻,老夫在你?面前,竟是半分谜题都做不得。”

    稍有一顿,又?像是有些失笑:“不过,也并?非让你?如此直视朝日啊,还是你?有意哄着老夫,才露了稚气。”

    步故知收了揖礼,转又?看了一眼东山之景,不仅独有朝日高悬,还有澄明?碧落,许是昨夜雨,而今万里无云,朝霞也都散去,漫天如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现虽非春日,但只这朝日,已是晖照万物。”

    祝教谕:“不错,这下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而是警省,不过以故知之聪慧,老夫今日之举倒显得有些多此一举了。”

    步故知缓缓地?摇了摇头:“并?未,不过不是这朝日独悬,令故知生有感慨,而是”他款步走?出亭中,晖光亦逐渐洒落于身,方才行山路,衣角之处难免沾有雨露,然只曝于曦光之下短短几瞬,湿痕便不在。

    他行至崖边,一阵山风吹得他衣袍猎猎,宽袖翻飞,半披*的长发?也随风飘荡,中有几缕抚过了步故知的侧脸,像是要为他抚平微蹙的眉山。

    步故知向山下看去,三山环绕之地?,便是学田。不少农人正在田中弯腰忙碌,还有几个孩童在田间田埂玩闹,一派民?安之象。可步故知耳边却不像是听见了农人闲语和稚子?笑声,而是那声声撕心的童子?哭泣。

    他闭上了眼,长睫微颤:“而是,学田之中,百姓事农的场景。故知先前与教谕说过,我亦无力回天,这不是托词,亦不是假话,故知从?没觉得自己有那改天换地?之能,也从?没想过自己能使这天地?一变,使朝日因我而动。”

    祝教谕也走?到了崖边,与步故知并?肩而立,他从?前对天道之谶语向来?是半信半疑,青眼于步故知,半因这谶语,又?半因步故知确有其?材,但在这一刻,他似乎感觉到了步故知身上,连他也不及之情。

    此情非生于庙堂之高,亦非生于圣贤之书,而是扎扎实实地?生于这社稷,这山河,这一寸又?一厘的田野。

    步故知陡然睁开了眼,看向祝教谕,朝日之光汇于其?眸,灿若宝珠:“可我想为这山野之中的百姓争一争,为这些嬉戏孩童争一争,至少,能让更多的稚子?不要因本应无大碍的疾病失去他们的至亲,或许,这便是我在此的意义。”

    祝教谕望进了步故知的眼,久久未语,久到眼中酸涩难耐,似有老泪将垂,他才匆匆垂下头,先是低声一句:“好啊。”再高声:“好啊!”

    再是复抬头扬声,语有激动:“好啊!”

    他也望向了山下学田:“竟是老夫生狭,眼中只有那高悬之日,而不见田中之人,也难怪在云禅寺那日,老夫说服不了你?。”

    步故知又?摇了摇头:“教谕自谦,若是教谕心中再无百姓,又?缘何要糟蹋那半厘之田呢?”这说的便是祝教谕的那块“草盛豆苗稀”的田地?了。

    祝教谕也没想到会被步故知打趣,先是一愣,后连连失笑:“好你?个步故知,竟打趣到老夫身上了。”

    步故知并?未顺势笑语,而是对着郑重弯腰长揖:“请教谕收我为徒。”

    祝教谕忙扶起了步故知,又?捋着长须,乐呵呵地?说道:“老夫早有此意呐!”

    稍有一顿:“早知道,老夫就该随身带着茶葫芦。”

    步故知略有不解。

    祝教谕神色有些不自然:“这拜师茶,总该让老夫喝上一口吧!”

    步故知这才恍然:“是,此地?简陋,还请教先生随我下山,这拜师茶定不会让先生少喝一口。”

    祝教谕转身往亭中去:“不必了,为师恰有机密之事与你?相?商,西山之上,独你?我二人,倒是合适。”

    步故知默默跟在了祝教谕身后。

    “明?年?八月便是乡试,虽你?天资不俗,但奈何比旁人缺了不少的时间准备,可偏偏若是想要在朝中开始便有所作为,不说解元,这秋闱桂榜三甲,总不可缺。”

    祝教谕说的委婉,岂止是少了时间准备,而是根本没有准备,步故知即使对古籍经?史?能不学自通,但古代科举也并?非只知其?意就能拿到好的名次,自然少不了类似于现代的“应试”训练。

    而旁人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辈子?都在钻研科考之术,步故知并?不比他们多什么优势。

    “不过——”祝教谕话锋一转,反而是一副毫不担心的模样:“为师要考考你?,可知这京中翰林有多少学士啊?”

    步故知虽有不解,但还是答了:“京中翰林有四位大学士,另有十位学士。”

    祝教谕落座于亭中石凳:“不错,倒是有些了解。”

    步故知站与祝教谕身侧,微躬求学:“先生是何意?”

    祝教谕再难掩自得之色:“全国之内分有十大贡院,只这京城贡院,与我们这成州贡院,是由大学士作为主考官,其?余各地?,则是派遣学士作为主考官。”

    成州地?处江南,文教极盛,榜上进士大半祖籍都是成州,可见其?势。

    步故知似是明?白了些什么:“敢问先生,可是与四位大学士相?熟?”

    祝教谕轻咳了几声:“相?熟倒谈不上,但为师我嘛,倒是很了解他们取士的口味。”

    乡试主考官并?不只负责监考阅卷,而更重要的是,主考官负责出卷,这出卷便是大有名堂在其?中,《四书》必考不谈,但《五经?》选考,就是根据主考官的喜好走?,若是主考官擅《礼记》,那多半乡试便会考《礼记》。

    这也是为何各地?主考官名单要保密的原因,若是能提前知道主考官是谁,再打听出此人所擅《五经?》为何,便有了押题的意味。

    且不仅于此,在最?后策论之试上,主考官的文风取向,也能影响最?后的结果,比如有些主考官更爱引经?据典之策,而有些主考官就更偏爱朴实无华之策。

    步故知:“先生的意思,是要告诉我四位大学士的喜好,再针对性的温书习策?”

    祝教谕笑得面上皱纹尽显:“莫急,你?先听为师说来?。现今京中四大学士分别是杨学士,赵学士,李学士与王学士。这杨学士与赵学士都是治《尚书》的,而李学士则是治《诗经?》,这王学士嘛,与为师一样,是治《春秋》。”

    “不过杨学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书摊文学更新为老怀表文学,文章对不上请站内搜索】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老怀表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